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前沿
编号:10742948
中西合璧 更胜一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26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7.26
     中医与西医

    中医和西医并存,是我国医学的一大特点: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共同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更是我国的一大创举。在我国,中西医结合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世界瞩目。

    目前,即使不懂中医中药的西医师,也会开出中成药处方;有些病人既找西医看病,同时又找中医开药。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能说是中西医药简单地相加,而不能称为“中西医结合”。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中医和西医本是相邻的近缘学科,只是由于两种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才导致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中华民族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重视宏观思维,着眼于整体,强调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应用很少有副作用的天然药物,或者进行非创伤性的治疗。然而,中医在微观分析方面显得不足。西医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重视微观分析,着眼于病变的定位,注重实验研究,观察深入,治疗的针对性强。与中医相比,西医显得比较机械,局部关注有余,而整体观不强,采用的化学合成药物常常带来副作用。可见,中医所长正是西医所短,西医所长又正是中医所短。取中西医之所长,进行优势互补,在客观上提供了“结合”的基础。
, 百拇医药
    辨病与辨证

    中医看病讲究辩证论治,先是辨别不同的证,而后给予相应的治疗,中医的辨证从症状着手,分析症状的部位、原因和性质,能归纳出比症状更接近于疾病本质的“证”,因此,它有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止血、见热退热的对症治疗。中医也有病的名称,如痢疾、消渴、黄疸等,但中医认识疾病基本上是从证入手。西医看病是按部就班,对症状和病史进行分析,辅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再确定病位、病因,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辨病是西医所长,中医和西医是从人体的不同侧面来认识疾病本质的,因此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正是取中西医各自之长。

    中西医结合应该取中西医理论各自之长,指导临床上具体的结合。这样,其疗效既高于中医,也高于西医。以消化性溃疡为例,从前西医认为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消蚀胃黏膜,形成溃疡,故有“无酸就无溃疡”之说,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才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于是又有人提出“无Hp就无溃疡”之论。的确,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阳性率相当高,现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疗法,可使Hp转为阴性的已达到80%-90%,从而使溃疡愈合,中医对胃的生理功能的认识,其中就有“胃主降浊”,“浊”是指经过消化吸收之后的食物残渣,“胃主降浊”指胃气下降,而且是不断地下降,将食物残渣下输到小肠、大肠。若胃不能顺利通降,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停留在上,便出现口臭、嗳气、胃胀、泛酸,甚至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采用中医利气通降的治法,可以纠正胃的动力障碍,从而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这就体现了取中西医各自之长的优势进行结合。
, 百拇医药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

    宏观辨证,是中医的长处。微观辨证,就是通过各种先进的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技术检测的微观化的指标来认识与辨别证。在医疗上,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加以分型论治,并引入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就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这里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为例,从前中医按宏观辨证,认为这类患者是气血两虚,一般都用大补气血的办法治疗,可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当从西医辨病的角度,了解到再障的微观病变是骨髓造血功能的障碍,联系到中医“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血同源”等理论,改用补肾方法疗效确实有所提高。

    事实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进步发展与深入。又如,免疫性不育症是女方在体内产生对抗男方精子的抗体而不能怀孕,这种免疫功能异常从微观辨证所见,是与中医理论中肾阴虚火旺相对应,按理应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但这些患者在宏观辩证却并无肾阴虚表现,相反多属肾阳虚表现,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一致的时候,有时需舍证从病,有时需舍病从证。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舍证从病,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可使80%患者因免疫异常而产生的抗体转为阴性,从而可以怀孕。

    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大量临床实践,从各个系统疾病的现代医学检查所见与中医宏观辨证所见相互参照,时有取舍,丰富了对疾病的全面认识,使得治疗的观念和收效更胜一筹,并为在新世纪里不断攻克世界性难治病打下了基础。 (沈自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