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59215
中医国际化,缺了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3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8.23
     中医国际化,缺了什么

    ——华明珍教授谈传统医疗保健及其发展

    □本报记者 尹鸿博

    又见华明珍教授,是她从瑞士回来不久。不知何时,在这个一向以精工仪表著称的国家里,人们对中国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华教授的叙述里,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国家医疗保健的差别。而透过这些差别,又隐约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组成,如饮食、健康观念,等等等等……

    “吃饭”的学问

    中国人讲求感性的饮食观,喜欢色、香、味俱佳,越是稀罕,越是想吃。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类似的要求越来越不成为困难的事情了。这就很容易造成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据华教授介绍,不合理的饮食可以诱发多种疾病,这一点已经在临床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像糖尿病、脂肪肝以及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和症状,几十年以前在我国并不多见,而今却比比皆是,这还仅指的是成年人。而不合理的饮食导致的不良后果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胖墩”,显然并不缺乏营养,但一味地偏食肥甘厚味,使得肥胖得以产生,从而造成孩子的弱差体质,为心脏病、高血压等疾患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据报道,以往只有成人才发生的某些疾病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 百拇医药
    再者,我国的民族和习俗众多,他们又各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北方人口重,南方人食甜,四川一带爱吃辣子——并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鲁、粤、川等菜系。这中间排除与恶劣自然环境的对抗等因素之外,更多的还是长期形成的一种饮食观念。然而,在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时候,一些特异性疾病的多发地、多发人群也逐渐形成。像华北的某些地区,由于爱吃煎饼,后来调查发现食道癌的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出若干倍。

    “类似的情况在瑞士并不多见”,华教授进而比较,“像高血脂、高胆固醇一类的病症,他们那儿比我们要少得多。这首先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他们不太讲究吃什么,却非常讲究营养,食品如何搭配,要求非常之高。当然,这与科技力量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就我们目前的科技经济力量而言,由感性饮食观向科学营养型的饮食观过渡,还得假以时日。”

    教授说,她在闲暇之余散步的时候,常能碰见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或清晨或傍晚。他们都非常的健康。谈到这儿,华教授又有了新的话题。在我国,很多老年性病症像骨质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等,大都与钙元素的缺失有关。而类似的疾病在瑞士老人那里却不多见。因为他们从小就喝牛奶。一句广告词曾这么说: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话虽说过了些,但道理却是有的。而我们的老年人显然没赶上这样的好条件。虽然现在有这样那样的补钙产品,但喝一辈子牛奶和补几天钙的效果当然不能同日而语。而且,用专家的话说,其质量和疗效还值得推敲,包括一些奶制品。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合璧的优势

    华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此类疾病的处理,她往往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轻重缓急的疾病都能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比如冠心病,如果发病急骤,首先做个心电图确诊一下,或者直接确诊后开展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吸氧、救心等等以达到急救的目的,而缓解期则可以对症服用中药治疗。这样既避免了心脏过重的负担,又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由中医谈到保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很多发达国家,医疗保健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预防医学的标准。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却还在治疗医学的园地里劳作。因此,即便是同样的医疗设备和条件,由于预防观念强,他们治疗的疾病非常单纯,而我们治疗时却是“病了好几病”才来,处理起来就复杂多了。

    而在这种治疗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中医的预防保健功能,在这方面它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人们有这么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人认为,没病吃什么药(包括中药)?第二种人则认为,有病赶紧吃药(见效快的当然还是西药)。对此,华教授是这么看的:说得绝对一些,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入药,当然也包括五谷杂粮。药食同源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平时对一些中药单味或复方的合理服用,不但不会有毒副作用,反而能有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的功能。像菊花茶喝了可以去火,胖大海茶喝了润嗓子、治咽炎,等等等等,这都是简单易行、方便有效的法子,但这些小玩意儿在整个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里面,就像算卦、占卜之于《周易》,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 http://www.100md.com
    相反,小打小闹的毛病,也没有必要常吃大把的药片,而一些确实需要正儿八经治疗的疾病,有时用西医治疗还是来得很快的。因此,从这个方面说,虽然真正理论上的中西合璧还没有实现,但在这个层面上,对疾病有确切疗效的结合,还是应该提倡的。

    中医药的国际化

    中医药确实好,但在国际上我们的国粹却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据华教授介绍,在瑞士,人们对针灸是非常欢迎的,但在使用中药时态度就谨慎多了。而中药的进口控制得也非常严格。他们的中药都是单味药粉剂,还是从台湾经比利时再转道英国才到瑞士的。谨慎的态度可见一斑。而且,粉剂中药的价格贵得吓人,而大陆便宜的药材却又进不去。不光瑞士,其他国家的情况大都如此。

    华教授进而分析:随着绿色文化的苏醒,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解它的人们的普遍欢迎,针灸、推拿一火再火。但他们却无法接受“草根、树皮”的中药。这里面存在一个传统文化观念的差异。比如东西方建筑,中国古建筑的大木作,使得是因势利导、借力打力的功夫,没有一丝生搬硬凑的。而美国的木屋,一块摞一块,浑然中透着一股拙劲儿。文化不同,对事物接受起来当然也不一样。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自身的因素。像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在中药的加工和提纯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可以将中药定性、定量,加工成粉剂,既节约,又让人一目了然,而大陆的药材依然沿袭了最古朴的方式。这其中当然也与相关科技的薄弱不无关系。药材既然进不去,中医的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

    再就是市场。与中国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相比,西方的市场观念更多了一份长袖善舞的江湖习气。从可口可乐到麦当劳,再到皮尔·卡丹都是如此。外国的专业人士到了中国就成了老板,我们的专家出去却成了资深打杂。

    想想西方医学是怎么来到我们这个东方世界的吧。传教士、教会医院、洋学堂……在新思想、新知识涌入的浪潮里,西方医学理所当然成了它们其中的一朵浪花。

    对任何一种事物的认可,首先是对一种文化的接纳。但仅从目前看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可真正了解其中一二的却寥寥无几。没了这个沉甸甸背景,我们的传统医学在世界各地显得是那么突兀,那么势单力薄。

    “走出去,请进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宣传和广告。”华教授最后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