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59596
风湿病,怎样治疗好——风湿病专家张源潮教授访谈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9.06
     风湿病,怎样治疗好

    ——风湿病专家张源潮教授访谈录

    □本报记者 尹鸿博

    记者:张教授,您是临床免疫及风湿病治疗的专家,那么在您的眼中,风湿病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张教授:大夫看待疾病都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我对风湿病的认识同样如此,在医学上,风湿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

    记者:您刚才提到风湿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我觉得没有原因总是相对的,有原因才是绝对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教授:的确如此。现在很多的问题医学解释不透彻时我们都用不明原因来替换。其实这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原因当然是有的。像风湿病,在我国解放前属于罕见病,现在则成了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摄入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总量不再像以前只够维持生命活动的低水平状态,它产生了很大的盈余,而且由于人体接触有害微生物的几率在不断下降,机体的抵抗力也出现了相对过剩,这时多种免疫力量就有可能看错目标,反过来去攻击自身,如果攻击到结缔组织,就可能产生风湿。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像二战时期的欧洲,风湿病的发病曾一度降低。
, 百拇医药
    风湿病迟迟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专业,就是因为以前的发病率低,现在专业有规模了,是坏事也是好事。“坏”在发病率开始逐年升高,“好”在我们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开展。

    记者:在您成为一名医生的时候,风湿病可能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病种,您选择它的初衷是什么呢?

    张教授:我对专业的选择是受两个人的影响。一位是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张茂宏教授。他培养了我的实干精神,而那时的风湿病的治疗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需要的正是这种创新意识,是他引导我干了风湿病。另一位是沈原津老师,他有着异常活跃的思维,我们都称他是山医大的爱因斯坦。我对临床免疫的兴趣就是他培养起来的。而且,他还引导我如何去思维,这太重要了。当大夫,给病人看病最重要的就是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建立一种活跃的思维,而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

    记者:您从事风湿疾病的诊疗研究已有十多年,对于它的发展状况以及先进的诊疗方法,您能介绍一下吗?
, 百拇医药
    张教授:总的来说,我国的风湿疾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好的方面我倒觉得没有特别需要说的必要,但有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根本上说,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病,目前我们的医疗条件还不可能达到完全治愈它的目标。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疾病的预后,保持关节、脏器的功能,解除有关症状。而现在的医疗市场混乱有余。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要发财,来治癌;要挣钱,来治关节炎。”其实,很多疾病,像红斑狼疮的住院治疗,主要是找到一种基本、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这个过程中与疾病磨合,获得最主要和基本的常识,然后再进行长期的后续治疗或调养。不像这广告那广告上说的买一大包药吃完病就好了。

    记者:您认为风湿病治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

    张教授:风湿病首重诊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疾病都存在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诊断。像红斑狼疮,由于病因的不确切性,仅诊断标准就有14条,这就大大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我个人认为,提高诊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加强病例分析,从大大夫到小大夫再到实习生都要做。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明天我查房,结果今天晚上我看《大宅门》了,第二天起晚了,匆忙逮过一本医学杂志背上几句,开始查房了,逮住病号我开始背杂志,小大夫点头称是,实习生认真记录,这能学到什么东西?这种病程记录无益于临床和科研。

    我平时查房时一个病例可以讲很长时间,当然有时时间是不允许的。但分析病例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来,这样才能提高综合的诊断水平。

    其次是用药。像风湿病的急性期,多用西药处理,效果很好。而在缓解期,运用中药效果更佳。这就是万物之用,存乎一心。如果弄颠倒了,缓解期用过多西药,毒副作用反会使缓解期疾病症状加重。

    总的来说,风湿病强调的是综合治疗,分阶段治疗,最终达到一种带病生存状态下的长期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