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
编号:10755260
清楚描述自己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8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0.18
     清楚描述自己的问题

    病人最主要的责任是,把来看医生的问题一五一十详细地告诉医生。医生诊断一个疾病,就像在一条马路上开车,一开始不知道这条马路要通往何处,等路标一一出现,指示愈来愈多后,才恍然大悟。所以病人愈能清楚描述他的问题,就愈能帮助医生下判断。

    另外,也有病人在看病时隐瞒实情,故意考医生,想看看医生的能力如何。针对这种情形,医生指出,医生是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人,病人应该把知道的事说出来,不要什么都让医生猜。“医学是归纳整理,不是猜谜!”他强调。不过,当清楚描述自己的情况时,也要注意别自找病因,否则医生可能就照着你所说的,下错诊断。一位有偏头痛毛病的李小姐,有次因头痛跑去看医生,在跟医生说完自己的情况后,李小组吐出一句:“我觉得可能是偏头痛。”医生就开给她治疗偏头痛的新药。没想到李小姐吃下药,人都还没走出医院门口,就脸色发白,很不舒服,护士赶紧扶她去找医生,医生看了,才说:“哦,原来不是偏头痛!”29岁的陈景尧日前打完球后,因胸口疼痛去看医生,他心想可能是运动伤害的缘故,所以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医生,医生也就以为是运动伤害,开了几天的止痛药给他。但陈先生吃了药后,人却一直发烧,两个星期后再跑去看医生,一照X光,才发现是横膈膜感染,赶紧住院治疗。
, 百拇医药
    别让“问的权利”睡着了

    许多病人因为不具医学知识,纵使心理有许多疑问,往往不敢开口。但其实,病人应该多问,不仅可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才能对自己的生命更安心。

    病人需要常跟医师沟通,多问问题,有怀疑就发问。愿意回答你的就是一个好医生,如果任凭你怎么问都不回答的,就是没办法跟你配合的医生。

    邱惠促女士五年前罹患卵巢癌,接受化学治疗时,因为事前没有问医生,不晓得会出现恶心、呕吐、头发掉光等副作用,一度让她在病中感到非常忧心恐惧。“医生可能不懂得病人的需求,所以病人要开口问。”邱惠促想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而懂得发问的病人,医生也不敢轻忽。像一位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因为勤发问,逼得医生为了回答他的疑虑,特地花时间去念一百多篇文章。聪明的病人甚至会做笔记、小抄,把自己的疑问或身体的重要状况一一条例,等见了医生,就可把握短暂的看诊时间,充分表达需求。
, 百拇医药
    不自作聪明、尊重专业

    如果问医师最讨厌什么样的病人,“自作聪明”的病人一定名列前茅,他们的症状包括:不听医嘱、自行增减药量,乱要求开药、做检查等。台大医院一间看诊室内,医生问一位太太有没有按时吃抗忧郁的药,这位太太很肯定地回答有,又说只要觉得“变天了”(心情恶化),她就马上吃药。医生听了有点啼笑皆非,告诉她这药是吃长期的,一天吃两次,不是“变天”就吃。

    有高血压的王老先生是另一种极端。当医生得知他没有按时吃药,叮咛他一定要吃时,王先生却说在家量血压,发现血压已经低下来了,干嘛还吃?而不顾医生当场帮他量两遍血压,都发现偏高的情形。甚至当医生请他下次把家里的血压计带来,看看家里的血压计是否有问题,王老先生还争辩,他的血压计绝对正确,让医生与护士听了不禁摇头叹气。

    咨询服务台负责人说,大众太需要教育了,许多人常不知为何而来、来了要做什么,甚至附带要求医生开其他毛病的药,“他们以为上医院就像到菜市场,买菜还附送葱蒜”,她说。

    (齐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