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52966
辨证分型,针对性治疗小儿咳嗽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25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0.25
     □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 杨献春

    咳嗽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症状,由于小儿形体及五脏功能虽已生成,但成而未全,功能柔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在气候多变的秋季,日夜温差较大,若遇气候骤变,寒暖失常,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受寒、热的刺激而产生咳嗽。

    祖国医学认为:肺上连咽、喉,外通于鼻,主管呼吸,有宣散和肃降两方面的功能,有开有合,气则能出能入,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若感受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必先犯肺脏,使肺失宣降,开合不利,以至肺气郁闭不宣,其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如果小儿体质虚弱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更易反复外感,致使咳嗽累作,肺气愈伤,开合功能难复。亦可出现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的征候,发展成为内伤咳嗽;也有因痰而咳者,见于小儿脾胃虚弱者,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不畅,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而引起咳嗽。

    祖国医学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前者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者多见于支气管炎、肺炎。其症状如下: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口渴,伴有发热头痛,微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发热面赤,口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舌红,脉滑数。

    (2)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3)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痰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肺虚久咳: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除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和体育锻炼都非常重要。家长还应注意保证安静、整洁的环境及合理的饮食,以便患儿及早康复。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患咳嗽,在家服药2~3天不见成效后,应及时就诊;若服中成药治疗应分清病属寒、属热,不可乱用止咳药物,否则,药性相反愈治愈重,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咨询电话:0531-6922027转8055或8088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四、六上午,周二下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