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53296
用药不当可致病,辨证施治疗药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2.06
     □济南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 副教授 宋成钦

    药疹,中医称“中药毒”,又名“漆毒”。本病总因禀赋不耐、毒邪内侵所致。或因风热之邪侵袭腠理;或由湿热蕴蒸郁于肌肤;或是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伤皮肤,内攻脏腑,久而形成气阴两亏、脾胃虚弱之证。现代医学认为,多数药疹由药物变态反应引起。引起药疹的药物,临床常见有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安眠镇静药、抗生素、血清制品,中草药如大青叶、鱼腥草、槐花、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云南白药、益母膏、双解丸、含川贝的止咳糖浆等。

    皮疹有其独有的特点:多种临床表现可由同一种药物引起,不同药物可有同一种表现;不同人对同一种药物表现不同;皮疹缺乏特异性;潜伏期可长可短;重复用药后可缩短潜伏期;皮疹可与某些传染病相似;皮疹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背部多于腹部、头部分布少;发疹顺序多自上而下,自面部躯干至四肢;比一般皮肤病全身症状及内脏损害重,而局部症状轻;除热毒型外,一般停用药物迅速好转。临床分型:1.风热型:皮疹以风团为主,比荨麻疹皮损更红,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多>24小时),数目更多。全身症状显著,可伴有刺痛、触痛,苔薄黄,脉浮数。治以消风清热为主,用凉血消风散或凉血地黄汤加浮萍、黄芩等。2.热毒挟风型:发疹迅速,1~3日内遍布全身,对称,但粘膜少,发疹由躯干至四肢,以面部及上身发疹重,皮疹多为大量红色斑或疹点,多痒,色泽鲜艳,中毒症状较麻疹、猩红热轻,伴发热恶寒,苔黄,脉洪数。治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疏风,用黄连解毒汤加浮萍、蝉蜕、牛蒡子等。3.湿热型偏于湿者:皮肤肿胀、潮红、水疱,严重者糜烂,外阴水肿,多集中在下半身,或伴有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滑数;偏于热者,多为固定性红斑,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紫红色或鲜红色水肿斑,或有水疱、血疱,糜烂,渗液,0.2厘米至数厘米直径大小不同,消退后有色素斑遗留,经久不退。好发于口唇、咽、外阴皮肤粘膜交界处,可有疼痛,指间手足背也可发疹。多伴口干,便秘,苔薄舌红,脉弦细数。治以清利湿热为主,偏湿方选敖熬渗湿汤加导赤散;偏于热者用龙胆泻肝汤合清营汤。4.火毒型:皮疹可遍及全身,侵犯粘膜,肿胀、潮红,或有水疱、血疱,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或有内脏损害,苔黄腻,舌红绛,脉弦滑洪数。治以清营解毒为主,方用清营汤加减。5.气阴两伤型:严重药疹后期脱屑、粘膜剥脱,发疹广泛而迅速,皮疹鲜红肿胀,渗出滋水有臭味结痂。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红苔剥,脉细数。治以养阴清热益胃,方以增液汤合解毒益胃汤。

    调护皮疹损忌用水洗及搔抓,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忌食辛辣、鱼虾及致敏药物,以防过敏加重病情,医生在病历首要明显位置注明致敏药物等。

    (咨询电话:0531-6922027转8019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二、四、六下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