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
编号:10756128
伸出你的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1.03
     俗话说“同病相怜”。我对此颇有同感。

    据母亲讲:由于胎教不好,先天不足,我打小孱弱,大多时候是无声无息地躺在藤车里,甚至连哭的力气都不足。儿童期的常见小恙,无不尝试,且尝了又尝,周而复始。直至上了小学,这一光荣传统一直保持下去,并因此获得不能上体育课的特权。好在随年龄的增长,加之父亲饮食疗法的确立,才算有所转机。

    体弱多病身是任谁也不希望有的,但事已至此,从“老子”的哲学观“祸兮福所倚”看,也有其“福”的一面,那就是因为有了生病的痛苦经历,我对于前往就诊的病人,感同身受,脑海中常显现出当年的场景:曾经的头痛如劈、鼻塞难耐、烦躁不安;曾经的晕头胀脑、汤水难咽;曾经的昼夜咳嗽,寝食难安。从此我理解了什么是病痛,理解了医护人员为什么被视为“天使”,而现在更体会到了“医治苍生”这一职业的责任之重。

    病人不容易。想想看:身有痛苦,不知患何疾病的焦虑;奔波就医,不知医生态度如何的紧张;排三挨四,不知何时就诊的难捱;检查治疗,不知花费多少的担忧,更有查出重病的恐惧。一个病人,牵动着上上下下多少人的心啊。所以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场所,而病人是需要加倍呵护的群体,医生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给予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益求精的治疗,这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职责。

    医生也不容易。大凡从医,都应具有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尽管技术层次不同,但人人都为此而努力着。仅有个别离经叛道者,从医谋私,成为医务界的败类,同样为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不齿。

    医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的学问,面对复杂多变的病体,医务工作者们只有一刻不停地学习着、研究着、探索着。

    一名医生可以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可以连续几天地去抢救一名濒死的病人,可以在睡意正浓时,被突然的抢救铃声惊醒不顾一切地冲到现场,可以忘我地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在常人身上类似英雄的行为,在他们却习以为常,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急需帮助的个体,他们的救助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来不得半点含糊,更不允许出半点差错,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们坚持下来了,没有辩解和怨言,因为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业本能,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他们的动力。

    他们在帮助病人驱除病魔的同时,也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这些应该是最懂得养生的群体,却是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的高发人群之一,感染更司空见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就是医学殉道者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病者感。多么悲壮的事业啊!

    一个病人就是压在医生心头的一个砝码,无时不刻地在牵挂着。你能用8小时工作制去约束他吗?你能用工作量去衡量他吗?你能用创收去界定他吗?不能!因为医疗本身就是无形无量的。

    医生、病人均应去理解对方。向对方伸出交友的手,将清高换成热情,将冷漠换成微笑,医患牵手,共同修复至珍至贵的生命之体,共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江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