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60830
中医治眼病,不求快捷,但求完美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30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5.30
     眼睛生病,人们往往采用西医的手段治疗,因为它方便又快捷。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再想到中医眼科,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就像现在的人们出游都喜欢摄影,而真正拿起画笔挥毫的人却少多了。

    但摄影有它不可克服的缺点,它只能是一种客观表现,好坏尽收眼底,虽然有了视觉的冲击力,但缺少了心灵的震撼。而绘画是依据客观的主观创作,四时景物,百态人生,皆为画家有感而发,集其精者而绘于一纸。

    摄影是减法,一点一点减去镜头中多余的物象,但总有减不掉的东西;绘画是加法,一张白纸一笔一笔加上去的都是画家感觉最好的东西,最后构成一幅完美的作品。这恰恰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不谋而合。中医眼科就像绘画,是在方便与快捷的缝隙里做到了自然与完美的结合……

    眼睛生病考虑整体

    对于“眼睛生病,考虑整体”这个提法,张洪星主任打了个比方:在中学学到的自然中有一个生物链,它本身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但如果一旦其中的一环出现意外,整个生物链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已有的平衡被打破,然后再慢慢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天人相应,处于大自然中的人本身其实也是一个自然,内部也有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医的整体观念就是对这一平衡在处理疾病时的概括。“而中医眼科同样适宜于这一观念的指导,”张洪星主任如是介绍,“许多眼病可出现全身症状,而全身性的疾病同样可以出现眼病或眼证,像肝病、糖尿病等,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眼病或眼部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绷紧整体观念这根弦,千万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整体治疗?张主任谈到了“同气相求”这一观点。“同气相求”意指性质、功能、形色气味等相同或相近似的事物可归属于同类或可联系在一起,即通俗说的取类比相法。他进而举例介绍:例如人们常说的黑睛属肝,古人常说“筋之精为黑眼”,“肝主筋”,按“同气相求”法则,那么肝也主黑睛,反过来说,即黑睛属肝。由此延伸开来,在生理方面,肝脏功能正常时,则黑睛组织正常;而黑睛产生病变时,则应考虑肝的病变。同样,凡适用于肝脏的基础理论、治则方药等,也可适用于黑睛病变。

    说到用药,其实古人并不了解、也不是以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来指导用于临床的。之所以能治病,是先按中药的形色气味、部位产地等归入四性五味,根据性味归经,然后按“同气相求”法,以病变的性质需要,依中药的性味归经寻求用药。

    张主任还谈到了病因。像“风”,临床上把急性、变化多端、捉摸不定的症状都归于“风邪”。那么按“同气相求”法,眼病出现上述性质的症状,如眼睑急性水肿、眼痒、流泪等,即属于风邪引起的眼病症状。
, 百拇医药
    疗法很多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很多,其中内服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张主任这样解释内服法:即基于整体观念,内服中药调整脏腑功能或攻逐病邪,以达治疗眼病的目的。他随即举例介绍:像先天性结膜白斑的患儿,西医只能等到长大了再换结膜,但在患儿长大的这一过程中,有白斑的眼睛由于视力障碍得不到使用,往往会出现废用性视力衰退,这一点西医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

    但中医就可以采用内服中药达到退掉白斑的效果,从而省却了换结膜并且避免了患侧眼废用的不良后果。张主任还指出,由于患儿较小,往往无法内服中药,这样可以让患儿母亲服药,患儿吃奶,同样也能达到治疗的作用。

    再如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在网脱术后,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往往有一定的间隙,西医往往使用打硅油等方法,大约要半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愈合;而服用中药,最短可在2~3个月内使两层膜之间的间隙愈合。而且,使用中药还可以大大降低术后的感染。
, 百拇医药
    接下来张主任谈到了眼病的外治法,即对眼病患者进行局部治疗。外治法种类广泛,包括点眼药、熏洗、敷药、冲洗、注射以及手术等等,临床上常与内治法配合应用。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像沙眼(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并发出现的睑结膜结石,中医称为粟子疾,在眼睑内面可见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状若碎米的黄白色颗粒,突出睑表面时,会摩擦眼珠,产生涩痛、流泪、怕光等症状。

    这种眼病在治疗时可在眼睑内面滴上表面麻醉药,然后用消毒针头剔除,再服清心脾郁热之剂,如内疏黄连汤等。如果结石较深,挑出时则创伤过大,可先内服中药,将结石表出再行剔除。

    张主任在临床上治疗最多的还是视神经萎缩(中医称青盲)和视网膜色素变性(雀盲)。视神经萎缩往往表现为外眼端完好,但视力却逐渐下降,最后终至失明的内障眼病。像眼骨外伤、颅脑外伤出血、青光眼、动静脉栓塞以及瘤体占位等等都可引发视神经萎缩。西医目前只是采用维生素、扩张血管及营养血管的药物维持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则可辨治施治,配合针灸营养神经。如治疗及时,大部分视力和视野可望恢复。如果迁延日久,或病势较重者,也可恢复部分视力或视野,或控制病情不再发展。
, 百拇医药
    曾有一位视神经萎缩的患儿,在北京同仁医院以及上海的多家大医院都未治好,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也下了诊断:视神经萎缩,预后不佳。后来就到了张主任这里,试着用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结果只治疗了十多天,患儿就能看见人影,一个来月可以抓摆放在桌上的花生,3个月后就能拾起床上的碎白纸片。由于这例患者知名度太高,同院的很多大夫都看过,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中医眼科治好了,这让很多以前不了解中医眼科的人大吃一惊,连连称赞这太神奇了!

    再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多于幼年或青年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夜盲,视野出现进行性缺损,继而视力下降,若不积极治疗,很多患者会在40~50岁左右失明。对待这种眼病目前国际上同样没有好的疗法,一般用维生素加肌苷以及扩张血管的药物维持治疗,控制不了病势发展。但采用中药加针灸辨证治疗,90%以上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野改善及视力提高。

    欲无其患先治未病

    中医历来是最讲究预防的,治未病的意思就是防患于未然。很多眼科疾病,仍然都要以预防为主。张主任举了个小例子:他在临床诊治眼病时,经常碰到一些患了眼疮(即麦粒肿、霰粒肿)的小孩,这倒不是什么大病,辨证用药祛除胃热或湿热即可治好,但眼疮患儿的数量之多却令人吃惊。他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患眼疾的小孩都“吃的挺好”,经常吃多脂肪高蛋白的肉类鱼类。这样经常性的过食肥甘厚味是小孩患眼疾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主任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的就是一个道理,得了眼病再治疗不如先预防,像情感、卫生、饮食、休养等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了,眼病的发病率也就少多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