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743668
生活中 不能忽视心理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9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8.29
     生活中 不能忽视心理障碍

    □副主任医师 徐俊武

    一个人不能用正常人的健康心态投身于社会,遇到一些日常小事就钻“牛角尖”不能自拔;还有些人总唠叨“活得太累”、“没意思”,不知何故就烦、就愁、就闷、就焦虑、就恐惧,明知不该做的非去做,不该想的非去想,这就是心理出现障碍的标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学家统计出惊人数字:人群中80%的人在不同年龄或某个时期甚至一生中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并不可怕,像感冒一样谁都可能得上,只要积极对待并及时求助于有经验的人或心理医生,及时对症治疗,就免得酿成大病重病。

    生活中有些青少年,由于正处在从幼稚型向成熟型、父母依赖型向社会独立型转变的心理“动荡期”,加之独生子女未受到过任何挫折教育,很难应付来自家庭(父母不和,望子成龙,粗暴说教)、学校(师生、同学间的矛盾、应试教育的压力)、社会(单位的工作压力、人际间的矛盾与竞争)以及青春期性心理的朦胧意识(对异性既憧憬又畏惧的矛盾心理)等各种压力,从而极易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其最后大都表现出人际关系的障碍。

    心理障碍好发于智商偏高或知识层人群中,患者的主要特点是:1.不与他人交往、无朋友,自我封闭。2.对亲情、友情、人情冷漠,生活无兴奋点。3.与人相容性差,得理不让人,任性、孤傲、自尊心极强。4.自卑感强,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做事胆怯无信心。5.从不反省自己,总是怪罪环境不好、别人不对。6.睡眠似乎时间过长,但质量不高。这些特点心理障碍者至少占1~2条以上。心理障碍轻者一般承认自己有病,很多重者不承认自己有病,就像喝醉酒不承认喝醉一样。

    心理障碍者必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防止发展成精神疾病。古老的东方康复医学与实用心理咨询调整心理障碍患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