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医改调查得出结论:医院患的是国企病(下)
京城医改调查得出结论
医院患的是国企病(下)
在该医院妇产科,我的病人到门诊去做检查,医生先询问了一下,然后告诉病人,把裤子脱了,然后这位医生开始给另外一位医生打电话,大概是问那个医生这个病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聊了半天放下了电话,拿着仪器检查了一下,“没什么问题,穿上裤子吧。”我的病人走出来,哭着告诉我,医生拿着仪器狠命地折腾,原来肚子不痛,现在肚子痛得不得了。
后来也是第一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我,现在大多数科室的病床都空着,为了创收,医生会极力推荐病人住院,所以住院是“很容易的事情”。
给医院体制“把脉”
众所周知,医院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地方,但是多少年来,医院是“国家的”,是事业单位,老百姓本来就对任何“国家的单位”都充满着无比的信任。医生呢?当然也乐于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人”或者说是“事业单位的人”,计划经济时的国营企业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地位,而一旦头上罩上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光环,医院又比国营企业具有了更加特殊的价值,因此,当国企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医院却因为其特殊的“人道主义”地位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 http://www.100md.com
正是因为医院拥有这样的“背景”,同时也就成了医务工作者赖以生存的保险缸,医生们即使是削尖了脑袋也愿意往大医院里钻,能够钻得进去也就保险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了只有进入没有退出的机制,不能退出就意味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国营企业所犯的毛病一样不少地充斥在医院里。
尽管医院里也到处张贴着“医院自律”或者“医生守则”等字样的东西,但那是给别人看的,医生照样趾高气扬。有一位医生态度蛮横,记者曾经问她:“你的态度能不能好一点?”这位医生双手叉着腰说:“怎么啦?有本事你去告呀!”但是,有哪一个人会去告呢?别忘了,病人此时正躺在病床上,惟一企盼的是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医院与国营企业有共同之处,即医院是政府开办的,也即“政事合一”,但同时却是院长负责制,院长当然由政府来任命。有些地方医院或者有些医院的某个科室又是承包制,政策思路也许是好的,但企图以表面上的改革来唤起医院的“企业精神”,这么多年在国营企业里行不通的做法,拿到医院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难怪有人感叹,医院的企业精神没呼唤出来,却又丧失了医院本来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功能。
, 百拇医药
比如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曾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各地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按需设岗、按岗择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机制和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逐步在医疗机构推广。”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中早就让人耳熟能详的词句,十多年后在医院里仍算是比较时髦的。
恐怕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医院到底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说它是事业单位吧,财政又没有足够的投入让医院正常运转,医院只能靠药品收入和有限的医疗服务费用赖以生存;说它是企业单位吧,医院又确确实实在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这一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职能,医院改革的步履维艰也正在于此。
在旧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医院是既得利益最大的一个利益集团,它依靠行政性垄断地位和“以药养医”机制,表面上看是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患者身上轻易获得了足以使其平稳生存的转移财富,其实是让国家背上了沉重不堪的包袱,所以当国营企业的改革切断了医院这一财富来源的时候,医院也只好不得不进行“痛苦的革命”。, 百拇医药
医院患的是国企病(下)
在该医院妇产科,我的病人到门诊去做检查,医生先询问了一下,然后告诉病人,把裤子脱了,然后这位医生开始给另外一位医生打电话,大概是问那个医生这个病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聊了半天放下了电话,拿着仪器检查了一下,“没什么问题,穿上裤子吧。”我的病人走出来,哭着告诉我,医生拿着仪器狠命地折腾,原来肚子不痛,现在肚子痛得不得了。
后来也是第一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我,现在大多数科室的病床都空着,为了创收,医生会极力推荐病人住院,所以住院是“很容易的事情”。
给医院体制“把脉”
众所周知,医院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地方,但是多少年来,医院是“国家的”,是事业单位,老百姓本来就对任何“国家的单位”都充满着无比的信任。医生呢?当然也乐于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人”或者说是“事业单位的人”,计划经济时的国营企业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地位,而一旦头上罩上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光环,医院又比国营企业具有了更加特殊的价值,因此,当国企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医院却因为其特殊的“人道主义”地位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 http://www.100md.com
正是因为医院拥有这样的“背景”,同时也就成了医务工作者赖以生存的保险缸,医生们即使是削尖了脑袋也愿意往大医院里钻,能够钻得进去也就保险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了只有进入没有退出的机制,不能退出就意味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国营企业所犯的毛病一样不少地充斥在医院里。
尽管医院里也到处张贴着“医院自律”或者“医生守则”等字样的东西,但那是给别人看的,医生照样趾高气扬。有一位医生态度蛮横,记者曾经问她:“你的态度能不能好一点?”这位医生双手叉着腰说:“怎么啦?有本事你去告呀!”但是,有哪一个人会去告呢?别忘了,病人此时正躺在病床上,惟一企盼的是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医院与国营企业有共同之处,即医院是政府开办的,也即“政事合一”,但同时却是院长负责制,院长当然由政府来任命。有些地方医院或者有些医院的某个科室又是承包制,政策思路也许是好的,但企图以表面上的改革来唤起医院的“企业精神”,这么多年在国营企业里行不通的做法,拿到医院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难怪有人感叹,医院的企业精神没呼唤出来,却又丧失了医院本来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功能。
, 百拇医药
比如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曾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各地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按需设岗、按岗择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机制和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逐步在医疗机构推广。”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中早就让人耳熟能详的词句,十多年后在医院里仍算是比较时髦的。
恐怕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医院到底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说它是事业单位吧,财政又没有足够的投入让医院正常运转,医院只能靠药品收入和有限的医疗服务费用赖以生存;说它是企业单位吧,医院又确确实实在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这一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职能,医院改革的步履维艰也正在于此。
在旧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医院是既得利益最大的一个利益集团,它依靠行政性垄断地位和“以药养医”机制,表面上看是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患者身上轻易获得了足以使其平稳生存的转移财富,其实是让国家背上了沉重不堪的包袱,所以当国营企业的改革切断了医院这一财富来源的时候,医院也只好不得不进行“痛苦的革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