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年第9期
编号:10693495
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年第9期
     宫桂花,吴本俨,张子其,万军,邵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科 北京市 100853

    纪小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北京市 100853

    项目负责人 宫桂花,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南楼消化科,北京市复兴路28号.

    电话:010-66939268

    收稿日期 2002-06-20 接受日期 2002-07-06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与早期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 http://www.100md.com
    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06例慢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性胃炎30例,糜烂性胃炎45例,胃浅表性溃疡31例)和43例早期胃癌病理切片,重新评价,分别观察黏膜炎症、肠化、增生和血管数量四种组织形态学变量.

    结果:149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7例(78.5%),浅表性胃炎32例(21.5%).三组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均呈慢性炎症反应,各组间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四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率均在80%以上,各组肠化程度相近.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的腺体增生反应相同,浅表性溃疡组的增生反应稍明显,但以轻度增生为主(61.3%),早期胃癌组的腺体增生最明显,中-重度增生占60.5%,其中大部分存在异型增生(62.8%).血管数量在早期胃癌组为中-重度增加,占72.1%,浅表性溃疡组为中度增加,占67.7%,其他两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变基础,因此,各组的炎症及肠化程度接近.四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腺体增生及血管数量变化,早期胃癌组的腺体增生和血管数量增加最显著.
, http://www.100md.com
    宫桂花,纪小龙,吴本俨,张子其,万军,邵勇.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9):1079-1080

    0 引言慢性胃黏膜病变及早期胃癌作为老年人常见病,人们已从多角度进行了临床研究,但不同病变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如何,尚未见报道.我们对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及早期胃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取我院近年存档的手术及内镜活检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149例,其中早期胃癌43 例,慢性胃黏膜病变106例(出血性胃炎30例,糜烂性胃炎45例,胃浅表性溃疡31例) 43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31例(72.1%),黏膜下癌12例(27.9),男38例,女5例,年龄60-85岁,平均71.3岁.慢性胃黏膜病变中,男89例,女17例,年龄60-87岁,平均68.7岁.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理切片重新评价,观察黏膜炎症、肠化、增生和血管数量四种组织形态学变量.变量分级:炎症、肠化按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1],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或0、+、++、+++),增生按腺体细胞数量增加程度,亦分为无增生及轻、中和重度增生(或0、+、++、+++).评价标准:无增生 胃固有腺大小、数量均正常;轻度增生 腺体大小无变化,仅见腺上皮细胞数量增多;中度增生 腺体增大,腺上皮细胞数量增加;重度增生 腺体大小不一,数量增多,排列密集.血管数量分级:直观固有膜内小血管数量,分为0、+、++、+++级,0表示无血管;+1-2个血管;++2-3个血管;+++3个以上血管.

    统计学处理 采用c2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见表1

    表1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组别n炎 症 (%)肠 化 (%)增 生 (%)血 管 (%)
++++++0++++++0++++++0++++++
糜烂性胃炎4518(40.0)

    21(46.7)

, 百拇医药
    6

    (13.3)


    7

    (15.6)
26(57.8)9

    (20.0)
3

    (6.7)
25(55.6)14(31.1)

    4

    (8.9)


    2

    (4.4)


    11(24.4)
14(31.1)16(35.6)4
, 百拇医药
    (8.9)
出血

    性胃炎
3019(63.3)

    8

    (26.7)
3

    (10.0)


    6

    (20.0)


    17(56.7)
5

    (16.7)
2

    (6.7)


    16(53.3)
10(33.3)
, http://www.100md.com
    3

    (10.0)
1

    (3.3)


    9

    (30.0)


    8

    (26.7)
11(36.7)2

    (6.7)
浅表

    性溃疡
3111(35.5)15(48.4)5

    (16.1)


    5
, 百拇医药
    (16.1)


    15(48.4)
8

    (25.8)


    3

    (9.7)


    5

    (16.1)


    19(61.3)


    5

    (16.1)


    2

    (6.5)

, http://www.100md.com
    0
9

    (29.0)
21(67.7)

    1

    (3.2)
早期

    胃癌
4317(39.5)19(44.2)7

    (16.3)


    6

    (13.9)


    19(44.2)


    13(30.2)
5

    (11.6)
0
, http://www.100md.com
    17(39.5)


    12(27.9)


    14(32.6)
012(27.9)18(41.9)

    13(30.2)
P 值NSNS0.0000.000


    2.1 炎症 149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7例(78.5%),浅表性胃炎32例(21.5%),四组胃黏膜病变均有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固有膜内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成熟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各组间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出血性胃炎组炎症反应较轻,轻度炎症占63.3%,但统计学处理未显示差异性.

    2.2 肠化 各组胃黏膜病变肠上皮化生率均在80%或以上,且肠上皮化生的程度接近.
, 百拇医药
    2.3 增生 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两组的黏膜腺体增生反应相同,无增生者分别为55.6%和53.3%.浅表性溃疡组主要表现为轻度增生19例(61.3%).早期胃癌组的腺体增生最明显,43例均有增生反应,其中26例(60.5%)为中至重度增生.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腺体增生反应有显著差异,P <0.01,只是增生程度不同而以.另外,早期胃癌组的增生反应中,癌周腺上皮发生异型增生者27例(62.8%),其中轻至中度异型增生9例(20.9%),重度者18例(41.9%).

    2.4 血管数量 血管数量的变化集中在浅表性溃疡和早期胃癌组,浅表性溃疡组血管数量呈中度增加,占67.7%,早期胃癌组血管数量呈中至重度增加,占72.1%,其中重度增加达30.2%.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 <0.01.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两组的血管数量变化基本一致.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慢性胃黏膜病变与在此基础上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如何,是本组资料调查的主要目的.全部149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7例,占78.5%,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变基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常见的胃黏膜病变及早期胃癌,尽管炎症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各组间组织学炎症反应程度十分接近.因此,癌变与炎症反应程度无直接关联.

    各组胃黏膜病变的肠上皮化生率均在80%或以上.胃黏膜由于慢性炎症,出现不完全性再生,有再生能力的胃固有腺消失,萎缩的腺体被肠腺所代替,肠化本身是一种自发性退行性改变[2].一般认为,肠化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者,中-重度肠化占75.9%,而>60岁者,中-重度肠化高达89%,本组结果与文献[3]报道接近.早期胃癌组的肠化率与其他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故肠化程度不作为癌前病变.
, http://www.100md.com
    在慢性炎症反应的同时,胃黏膜的修复过程也在积极进行.此时胃腺上皮细胞出现反应性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增生的腺上皮在形态和生理特性方面仍属正常,其性质属良性增生[4].有意义的是本组材料中,不同病变在增生程度上有明显差异.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组多数无增生反应,1/3有轻度增生,中-重度增生仅有4例和6例.浅表性溃疡组轻度增生者为61.3%,说明该组的修复反应较其他两组良性病变明显.而早期胃癌组均有腺体增生,且中-重度增生占60.5%.各组间增生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增生的基础上,早期胃癌的癌周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占62.8%,其中轻-中度为20.9%,重度占41.9%,而浅表性溃疡组仅有6.5%发生轻度异型增生.这一事实又进一步肯定了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的密切性[5,6].

    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组织学血管数量变化如何,尚未见于文献.目前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数量等[7].本组资料显示,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两组的血管数量变化大致相同,也较轻微.浅表性溃疡组的血管数量呈中度增加,占67.7%,而早期胃癌组的血管数量则明显增加,重度者占30.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成年人,组织中多数血管系统是静止的,仅可观察到0.01%的内皮细胞.组织中血管数量的调控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认为,病理性血管生成可见于各种缺血、缺氧、炎症性病变以及癌组织中.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过程是多种攻击因子作用的结果,炎症时,浸润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可释放血管生成因子,此时血管内皮生长内子mRNA表达明显增加,这一反应在溃疡周边修复时更明显,因损伤修复需有微血管重建.恶性肿瘤发生的过程属血管依赖性过程.1976年Gullino提出癌前组织的病变细胞在向癌进程中获得血管生成能力,现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预防癌瘤的战略方针.早期胃癌组的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证明在癌变早期已有血管数量的增加.另一种有意义的现象是,本组增生反应与血管数量增加有相关性.早期胃癌组,中-重度增生为60.5%,中-重度血管增加为72.1%.实际上,该组的增生与慢性炎症的增生在很大程度上已有本质的区别,即部分增生属异型增生,已超出良性增生的范围.
, 百拇医药
    尽管各组例数有限,但结果仍支持这一观点:即胃黏膜癌变是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化、增生、异型增生的最终发展结局[5].这一系列变化中,异型增生以及血管生成的参与起重要作用.重视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的发展规律,目的在于防治早期胃癌.

    4 参考文献1 Dixon MF, Genta RM, Yardley JH, Correa P.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gastritis. The updated Sydney System.

    Am J Surg Pathol 1996;20:1161-1181

    2 Dixon MF. Prospects for intervention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reversibility of gastric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 百拇医药
    Gut 2001;49:2-4

    3 白希清主编.病理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10-318

    4 董郡主编.病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78

    5 刘海峰,刘为纹,房殿春.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关系的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649-651

    6 尹光耀,张武宁,沈小静,陈一,何雪芬.慢性胃炎与胃癌胃黏膜超微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比较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668-672

    7 Elpek GO, Gelen T, Aksoy NH, Karpuzoglu T, Keles N. Microvessel count,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nd Ki-67 indices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Pathol Oncol Res 2000;6:59-64, http://www.100md.com(宫桂花,纪小龙,吴本俨,张子其,万 军, 邵 勇)
  • 查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