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
编号:10759299
医者说医:他自杀为何选日子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3日 《当代健康报》 2002.10.03
     1989年,我在山东省立医院实习时,带教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精神病院有一位病人,他在住院期间试图自杀过两次,每次都选在一位外号叫“冷美人”的护士值夜班时,气得“冷美人”柳眉倒竖、杏眼圆瞪!她要十万火急地去解救病人,万一病人一命呜呼,她难免得个处分、扣些奖金。护士长问这位病人为什么自杀还要选日子,病人说:“别人对我都很好、很热情……我怕给她们增添麻烦……”瞧,连精神病人都懂得以恩报德,何况是头脑正常之人?这生动的事例对我启发很大。

    从那时起,我始终如一地恪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尽一己之力为病人解除着身心的痛苦。一踏进病房大门,换上工作服,我便把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丢到脑后,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对病人以笑脸相迎,以礼貌用语(大姨、大伯、大姐等)相称,因此,总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和称赞。病人有什么因难愿意跟我讲,我也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从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含义。

    一次,一名两岁的患儿来医院输液,输完时天黑夜凉,她的妈妈向我求援:孩子衣着单薄,能否借件工作服给孩子披着回家,以免再次伤风感冒?想想若是自己的孩子将要挨冻,不禁心软。工作服上有细菌和病毒,不宜外借,正巧医院工会刚发的新毛巾被我未拿回家,便把它拆开、弄乱,像用过的样子,好让人家安心地使用。第二天清晨,人家便打的赶来(怕我下班),送还毛巾被,再三致谢。许多次,我为探视者查询住院病人,那时,住院处已下班,我便打电话,挨个病房查询。这些探视者有的年龄大,有的腿脚不方便,有的提着沉甸甸的礼物,有的诉说着寻找不到的劳苦……

    上个月的一天,晚上九点,我正在办公室值班,病人张大妈的儿子进来询问病房几点关大门。“十点。”我抬头看他,猜测着他的意图,只见他一脸的遗憾和焦急,请求说:“能不能晚点关大门?”“这是病房的制度。你有什么特殊情况吗?”“今天晚上十二点,我就要坐车回北京了,我想多陪我妈妈一会儿,十一点再走,可以吗?”我的心为之一动:也许,他多年来一直在外奔忙,少有闲暇回家探望老母,一小时,对他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这是一个儿子的一片孝心啊!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地跑回病房,静静地坐在方凳上,望着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和霜染的白发……“为孝心让步”——我这样评价自己的行为。

    病人就是上帝——这口号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形势下对人这一主体的尊重,但要做到却很难很难,因此有人提出“病人不是上帝”的观点:病人只是你的一位朋友,一个客人。像对待朋友和客人一样,我献出了自己的热心和诚心,在帮助别人中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因而心情舒畅、精神焕发,这岂不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是的,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每一位医护人员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你无需把病人当作“上帝”,只要把他们当作一位朋友,一位在患身心疾病时向你求援的朋友。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献出你的诚心和医术,相信医患之间一定会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误解和非难,医疗纠纷必然也会大大减少。

    (杨丽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