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年第11期
编号:10693583
反流性食管炎1269例内镜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年第11期
     莫 略, 陈中和, 张 梅, 温永通, 汤宗示, 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 526200

    项目负责人 莫略,526200,广东省四会市前进路3号,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 molue527@sohu.com

    电话:0758-3333924

    收稿日期 2002-03-29 接受日期 2002-05-22

    摘要

    目的:
总结13 a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探讨RE的内镜分级与临床症状的特点.

    方法:1988/2001年胃镜诊断的1269例RE患者,按中国试行标准进行内镜分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并存疾病与分级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结果:RE占胃镜检查总人数的5.57 %,男女比例为1.2 :1,平均年龄(39.6±17.05)岁,半数以上有典型症状和中重度胃炎,随着RE的分级加重,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典型症状、呼吸道症状及并存消化性溃疡的比率均显著增加.

    结论:中国粤中地区仍有较高的患病率,青壮年较多发病,以轻中度RE为多,年龄及并存的中重度胃炎、消化性溃疡对RE的发病和加重有较大的影响.

    莫 略, 陈中和, 张 梅, 温永通, 汤宗示. 反流性食管炎1269例内镜诊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11):1351-1352

    1 临床资料1988-08/2001-07我院行胃镜检查22775例,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患者1269例,占5.57 %,男女比例1.2:1,年龄5-95岁,平均39.6±17.05岁,食管黏膜破损程度按烟台会议制定的RE内镜分级中国试行标准(烟台分级)[1]共分4级,应用c2检验、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0级:正常;Ⅰ级784例(61.8%),男女比例1.1:1, 年龄5-88岁,平均37.1±15.75岁: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421例(33.2 %),男女比例1.4:1, 年龄9-87岁,平均42.3±17.91岁;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64例( 5.0 %),男女比例1.7:1, 年龄15-95岁,平均53.3±17.53岁: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男女比例Ⅰ级P <0.05 vs Ⅱ级,平均年龄Ⅱ级P <0.05 vs Ⅰ级及Ⅲ级.主要症状为反酸912例(71.9 %),其中Ⅰ级510例(65.1 %),Ⅱ级345例(81.9 %),Ⅲ级57例(89.1 %).烧心708例(55.7 %),其中Ⅰ级386例(49.2 %),Ⅱ级270例(64.1 %),Ⅲ级52例(81.3 %).胸痛240例(18.9 %),其中Ⅰ级96例(12.2 %),Ⅱ级106例(25.2 %),Ⅲ级38例(59.4 %).上腹痛969例(76.4 %),其中Ⅰ级596例(76.0 %),Ⅱ级323例(76.7 %),Ⅲ级50例(78.1 %).饱胀1113例(87.6 %),其中Ⅰ级686例(87.5 %),Ⅱ级372例(88.4 %),Ⅲ级55例(85.9 %).吞咽困难112例(8.8 %),其中Ⅰ级45例(5.7 %),Ⅱ级47例(11.2 %),Ⅲ级20例(31.3 %).上消化道出血96例(7.6 %),其中Ⅰ级42例(5.4 %),Ⅱ级39例(9.3 %),Ⅲ级15例(23.4 %).夜间咳嗽53例(4.2 %),其中Ⅲ级17例(2.2 %),Ⅱ级25例(5.9 %),Ⅲ级11例(17.2 %).声嘶18例(1.4 %),其中Ⅰ级5例(0.6 %),Ⅱ级8例(1.9 %),Ⅲ级5例(7.8 %).哮喘16例(1.3 %),其中Ⅰ级3例(0.4 %),Ⅱ级8例(1.9 %),Ⅲ级5例(7.8 %).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夜间咳嗽症状Ⅱ级出现率P <0.01 vs Ⅰ级;烧心、胸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夜间咳嗽症状Ⅲ级出现率P <0.01 vsⅡ级;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夜间咳嗽、声嘶、哮喘症状Ⅲ级出现率P <0.01 vsⅠ级.并存上消化道疾病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1269例 RE 分级与并存上消化道疾病 n(%)
分级n重度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脱术后残胃胃癌
Ⅰ级784410(52.3)127(16.2)180(23.0)a21(2.7)3(0.4)14(1.8)3(0.4)a
Ⅱ级421297(70.5)b77(18.3)140(33.3)b19(4.5)3(0.7)5(1.2)6(1.4)
Ⅲ级6439(60.9)7(10.0)43(67.2)c2(3.1)1(1.6)3(4.7)6(9.4)c
合计1269746(58.9)211(16.6)363(28.6)42(3.3)7(0.6)22(1.7)15(1.2)

, http://www.100md.com
    aP <0.01 vs Ⅰ级组; bP <0.01 vs Ⅱ级组; cP <0.01 vs Ⅲ级组

    2 讨论多年来各家RE内镜诊断标准与分型不一致,所报道的RE检出率不易比较,1999-08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制定的烟台分级,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可与国际接轨.按烟台分级诊断,上海李兆申et al [2]报道RE内镜检出率为2.02 %,男女比例为3.9:1,平均年龄52岁 ;西安王巧银et al [3]报道分别为5.3 %,4.7:1和49.5岁;我院分别为5.57 %、1.2:1和39.6岁.地处粤中的本市,RE检出率明显高于地理气候、生活习俗相近的江南,却与各类情况差别很大的西北地区相似,而本市女性患者较上海西安两地明显增多,未显示RE检出率男性显著多见于女性,与大多数的文献报道不符,其具体原因不明确.本市患者平均年龄亦较两地提前10岁以上,其原因与本地青壮年频繁的夜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进食过多的刺激食物等因素有关.在Ⅱ、Ⅲ级中重度RE中,男性检出率和平均年龄均显著增加,提示男性、老年或老年前期的RE病情较重和复杂化,前者可能与男性比女性更多有香烟、酒精、咖啡、浓茶等不良嗜好、夜间睡眠不足、对疾病症状不重视而延误诊治等因素有关,后者则与增龄后肥胖、唾液分泌减少、各种原因的胃排空障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紊乱及上皮增生修复的能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食管的屏障和清除能力减弱有关.有研究[4,5]指出酸等有害物质可诱导一氧化氮(NO)生成增多,高浓度NO对黏膜有损伤作用,NO合成后迅速弥散至食管下括约肌及食管远端平滑肌,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导致平滑肌舒张.,使反流物排入胃中的时间延长,导致酸清除时间明显延长.
, 百拇医药
    典型反流症状诊断RE的敏感性低,不能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判断RE的严重程度,更不能用症状确诊RE[3,6].本组RE最常见的主诉是上腹痛与饱胀,在各级RE患者的出现率极为相近,故腹部症状对RE的严重程度诊断无特殊意义,而食管症状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分别占71.9 %,55.7 %,18.9 %,8.8%,7.6 %,其症状的出现率随RE分级的加重而非常显著性地递增,虽然本研究为回顾性,在症状方面未能以症状积分来更客观地评价典型反流症状对RE诊断的敏感性,但以上的数据仍强烈表明,反酸、烧心、对RE的诊断及严重程度有很高的特异性,故对不宜行胃镜检查者,可按烟台会议RE诊断与治疗试行方案,根据典型症状用奥美拉唑作诊断性治疗RE[1].现已证实,RE至少可部分引起上呼吸道、肺、口咽喉等部位的症状和疾病,本组夜间咳嗽、声嘶、哮喘的出现率不高,分别为4.2 %,1.4 %,1.3 %,但均随RE内镜分级而非常显著地增加,提示RE的呼吸道症状与疾病与RE的内镜严重程度相关,是环咽肌功能紊乱及食管动力低下或蠕动不协调引起病理性咽喉反流所致,食管吞钡造影应用于有呼吸道症状的RE患者,可提供大量内镜检查不易得到的信息,如裂孔疝、食管动力及上下括约肌的异常等.
, 百拇医药
    王进海et al [6]调查证明:消化性溃疡是RE主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本组并存消化性溃疡为28.6 %,并随RE分级加重而非常显著性递增,Ⅲ级组达67.2 %,提示RE的发病和加重均与消化性溃疡患者高胃泌素血症、胃酸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Ⅱ级组并存中重度胃炎检出率显著高于Ⅰ级组,其原因可能与中重度胃炎致胃排空与分泌异常,并通过刺激胃底的传入神经,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而加重RE有关.Ⅲ级组并存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组,主要原因可能与Ⅲ级组患者的年龄大,发生胃癌的机率高有关.本组并存上消化道疾病达7种之多,胃十二指肠病变所致的腹部症状突出,易掩盖或重叠RE的典型食管症状,并可直接或间接加重RE的病情.所以,应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严格的体格检查,从中找出有利于诊断的线索,再经内镜下的仔细观察,必要时辅加食管吞钡造影,务求及早准确诊断RE及其严重程度、并存疾病等多项内容,为合适的治疗取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3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试行).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16:326
, http://www.100md.com
    2 李兆申,王雯, 许国铬,于凤海,邹多武,孙振兴. 1827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 2001;40:9-12

    3 王巧银,孟如意,郗农.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分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18:222-223

    4 谢勇,周小江,吕农华,黄德强,陈江,黄缘,王崇文,祝金泉,张昆和.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炎症损

    伤中的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 9:1213-1214

    5 黄颖秋,王昕,李骢,刘丽.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8:253-255

    6 王进海,罗金燕,龚均,陶明. 反流性食管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 17:345-348, http://www.100md.com(莫 略,陈中和,张 梅,温永通,汤宗示)
  • 查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