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奇穴归经
关于某些奇穴归入正经的问题一直被针灸学者们所关注。日前,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在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时旧事重提,主张尽快开始进行奇穴归经的工作,并认为这应该是继承与发扬针灸学的一项重要工作。q/#s*, 百拇医药
但是也有专家对此持反对意见,有学者认为这样会导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简称《经穴部位》)的不一致,造成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的困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几所中医药大学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的教授,获得比较一致的意见。q/#s*, 百拇医药
势在必行q/#s*, 百拇医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沈雪勇教授认为奇穴归经的工作是大势所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从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有经穴的增补,但清朝至今,却未曾增补一个,这不符合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q/#s*, 百拇医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哲教授也十分认可这种观点。他说:“在针灸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经,后有穴,经、穴并长。因此奇穴的归经符合腧穴的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发挥针灸临床经络辨证的特色。归经的基础是理论依据和循行规律。”q/#s*, 百拇医药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方剑乔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经外奇穴的说法,原因是许多行之有效的穴位被古代医家记载了吕矗⒏菟ξ恢煤椭髦?br>特点归属于相应的经脉之中。近几百年来,尽管比较公认的奇穴不下50个,但一直未被归经,其中有不少穴位的定位就在经脉线上,主治也与这条经上的其他腧穴相似。进入了21世纪,针灸学也应与时俱进。他建议成立一个专家组,对目前常用的奇穴进行分析,将相对公认的腧穴(如印堂穴、阑尾穴、胆囊穴等)适时归到有关经脉中去。这不仅有利于腧穴学的教与学,更有利于临床应用,同时对针灸穴位国际标准化的更新和修正也是一个推动。q/#s*, 百拇医药
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部杜元灏教授指出,现在常用的所谓“经外奇穴”的概念是不严谨的,许多明显在经线上的奇穴无法符合这一概念。实际上,奇穴是从“阿是穴”升华而来,其本身又成为经穴发展的来源。如膏肓俞、厥阴俞在《千金要方》中还没有归经,属于奇穴,但后来被归入膀胱经。因此将奇穴进行适当的归经是我们继承和发展针灸学术的重要工作之一。q/#s*, 百拇医药
恰当选择q/#s*, 百拇医药
石学敏教授认为,可先将印堂归入督脉。因为印堂的定位和主治病证与督脉相符是不争的事实,不会导致学术上的争论与谬误,然后再逐步通过讨论和研究将其他一些奇穴归入相应的经脉。
杜元灏教授强调说,除印堂穴之外,胆囊穴位于阳陵泉下2寸,分布在胆经上,主治胆腑病证,尽管主治比较单纯,但是它的作用与胆经密切相关,或者说胆囊穴的主治特点是胆经的功能所赋予的。此外,阑尾穴等穴位同样可以归入相应经脉。当然,某些奇穴根本无须归经,如百虫窝,在血海上1寸,可认为在脾经上,但该穴的主治功能非常单纯,主要是治疗虫证,与脾经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因此,没有必要归经。当然科学的态度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具体选择那些穴位,需要广大针灸学者展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l4!1h, 百拇医药
沈雪勇教授持比较稳健的态度,他认为增补经穴,必须非常谨慎,不宜一下子增加太多。暂时先增加印堂穴一个即可,其他的奇穴以后再说。印堂穴出于《玉龙经》,《素问·刺疟篇》所载“两眉间”即指本穴。清以前中医文献未将其归入十四正经,故一般教材将其归属经外奇穴,国标代号为EX-HN3。实际上,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间,正当督脉循行线上,其主治(神志病、头面五官病和热病)也符合督脉主治范畴。因此,将其归于督脉是顺理成章的事。l4!1h, 百拇医药
谷世哲教授也认为可以先进行3~5个奇穴的归经工作,如印堂、太阳、独阴等。但每个奇穴的归经都需要实验研究的结果、全国性腧穴会议的讨论、专家学者的论证以及学会的指导和支持。l4!1h, 百拇医药
掌握时机l4!1h, 百拇医药
尽管针灸学者们对于奇穴归经工作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有着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在时机的把握上则有不同的观点。l4!1h, 百拇医药
一种观点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针灸学术的当务之急是推广“标准化”。一种标准尚未实施好就急于修改,很可能在教学、考试中造成极大的混乱,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l4!1h, 百拇医药
另一种观点是:现行《经穴部位》是1990年颁布,它为经穴的标准化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因为这个“标准”的存在,对针灸学术的发展与争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学理论需要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或否定)与补充。因此,不但教材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经穴部位》也迫切需要修订,从而更适应学术的发展。相应地,各类考试不应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指挥棒,考试题目应该随时修改,与临床、教学相一致,切勿本末倒置。l4!1h, 百拇医药
【背景资料】l4!1h, 百拇医药
经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黄帝内经》称之为“气穴”,又解释作“脉气所发”及“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故经穴与经络紧密结合。也正因如此,针灸临床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l4!1h, 百拇医药
经穴的发现从少到多,其与经络的关系,应该是先发现少数的基本穴位,然后认识到经络的存在,并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经穴进行补充。《内经》仅记载了一些基本穴,对经络学说的形成影响最大。之后历代医家对经穴均有补充,如《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载穴349个,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354个,至清李学川《针灸逢源》增值361穴,一直沿用至今。历代所补经穴原无经络归属,本属经外奇穴,后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发现与某经相关,才归为经穴。l4!1h, 百拇医药
现行中医院校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载经穴361个,经外奇穴48个。(包燕 )
但是也有专家对此持反对意见,有学者认为这样会导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简称《经穴部位》)的不一致,造成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的困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几所中医药大学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的教授,获得比较一致的意见。q/#s*, 百拇医药
势在必行q/#s*, 百拇医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沈雪勇教授认为奇穴归经的工作是大势所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从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有经穴的增补,但清朝至今,却未曾增补一个,这不符合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q/#s*, 百拇医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哲教授也十分认可这种观点。他说:“在针灸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经,后有穴,经、穴并长。因此奇穴的归经符合腧穴的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发挥针灸临床经络辨证的特色。归经的基础是理论依据和循行规律。”q/#s*, 百拇医药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方剑乔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经外奇穴的说法,原因是许多行之有效的穴位被古代医家记载了吕矗⒏菟ξ恢煤椭髦?br>特点归属于相应的经脉之中。近几百年来,尽管比较公认的奇穴不下50个,但一直未被归经,其中有不少穴位的定位就在经脉线上,主治也与这条经上的其他腧穴相似。进入了21世纪,针灸学也应与时俱进。他建议成立一个专家组,对目前常用的奇穴进行分析,将相对公认的腧穴(如印堂穴、阑尾穴、胆囊穴等)适时归到有关经脉中去。这不仅有利于腧穴学的教与学,更有利于临床应用,同时对针灸穴位国际标准化的更新和修正也是一个推动。q/#s*, 百拇医药
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部杜元灏教授指出,现在常用的所谓“经外奇穴”的概念是不严谨的,许多明显在经线上的奇穴无法符合这一概念。实际上,奇穴是从“阿是穴”升华而来,其本身又成为经穴发展的来源。如膏肓俞、厥阴俞在《千金要方》中还没有归经,属于奇穴,但后来被归入膀胱经。因此将奇穴进行适当的归经是我们继承和发展针灸学术的重要工作之一。q/#s*, 百拇医药
恰当选择q/#s*, 百拇医药
石学敏教授认为,可先将印堂归入督脉。因为印堂的定位和主治病证与督脉相符是不争的事实,不会导致学术上的争论与谬误,然后再逐步通过讨论和研究将其他一些奇穴归入相应的经脉。
杜元灏教授强调说,除印堂穴之外,胆囊穴位于阳陵泉下2寸,分布在胆经上,主治胆腑病证,尽管主治比较单纯,但是它的作用与胆经密切相关,或者说胆囊穴的主治特点是胆经的功能所赋予的。此外,阑尾穴等穴位同样可以归入相应经脉。当然,某些奇穴根本无须归经,如百虫窝,在血海上1寸,可认为在脾经上,但该穴的主治功能非常单纯,主要是治疗虫证,与脾经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因此,没有必要归经。当然科学的态度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具体选择那些穴位,需要广大针灸学者展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l4!1h, 百拇医药
沈雪勇教授持比较稳健的态度,他认为增补经穴,必须非常谨慎,不宜一下子增加太多。暂时先增加印堂穴一个即可,其他的奇穴以后再说。印堂穴出于《玉龙经》,《素问·刺疟篇》所载“两眉间”即指本穴。清以前中医文献未将其归入十四正经,故一般教材将其归属经外奇穴,国标代号为EX-HN3。实际上,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间,正当督脉循行线上,其主治(神志病、头面五官病和热病)也符合督脉主治范畴。因此,将其归于督脉是顺理成章的事。l4!1h, 百拇医药
谷世哲教授也认为可以先进行3~5个奇穴的归经工作,如印堂、太阳、独阴等。但每个奇穴的归经都需要实验研究的结果、全国性腧穴会议的讨论、专家学者的论证以及学会的指导和支持。l4!1h, 百拇医药
掌握时机l4!1h, 百拇医药
尽管针灸学者们对于奇穴归经工作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有着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在时机的把握上则有不同的观点。l4!1h, 百拇医药
一种观点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针灸学术的当务之急是推广“标准化”。一种标准尚未实施好就急于修改,很可能在教学、考试中造成极大的混乱,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l4!1h, 百拇医药
另一种观点是:现行《经穴部位》是1990年颁布,它为经穴的标准化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因为这个“标准”的存在,对针灸学术的发展与争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学理论需要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或否定)与补充。因此,不但教材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经穴部位》也迫切需要修订,从而更适应学术的发展。相应地,各类考试不应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指挥棒,考试题目应该随时修改,与临床、教学相一致,切勿本末倒置。l4!1h, 百拇医药
【背景资料】l4!1h, 百拇医药
经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黄帝内经》称之为“气穴”,又解释作“脉气所发”及“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故经穴与经络紧密结合。也正因如此,针灸临床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l4!1h, 百拇医药
经穴的发现从少到多,其与经络的关系,应该是先发现少数的基本穴位,然后认识到经络的存在,并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经穴进行补充。《内经》仅记载了一些基本穴,对经络学说的形成影响最大。之后历代医家对经穴均有补充,如《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载穴349个,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354个,至清李学川《针灸逢源》增值361穴,一直沿用至今。历代所补经穴原无经络归属,本属经外奇穴,后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发现与某经相关,才归为经穴。l4!1h, 百拇医药
现行中医院校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载经穴361个,经外奇穴48个。(包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