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拔罐疗法
编号:10524119
拔罐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0日 《现代护理报》 2003.02.20
     罐疗法,首先是通过罐内负压,使局部的浅层组织发生被动充血,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及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升高,同时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疾病好转。

    三种功能

    诊察病情

    外邪侵袭人体气血失调,病邪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传变。内脏出现病变时,邪气亦可通过经络的流注、气血的盛衰而由里及表,在相关经络,局部及内脏相联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或体征,因此,通过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罐疗法的诊断,就是依据各穴位的情况,从上至下依次叩拔于背俞穴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根据罐印色素反应来诊察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早期发现体内五脏六腑的异常变化,然后再依诊断结果进行治疗。通过数次拔罐后,罐印皮肤颜色变浅,瘀斑或点稀少,说明病变减轻,向良性方向发展,否则病变加重或无明显改善。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罐印色素反应,辨别病情状况。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瘀现象;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症;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盛火旺;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温邪;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上诊察罐印色素的变化,结合临床反映的症状,对症拔罐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施治疾病

    罐疗法中的“治”就是采用以华佗夹脊穴和背俞穴为基础,运用留罐、闪罐、摇罐、走罐等十余种方法,对几十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每次治疗时,自上而下一次叩拔于背俞穴位上。督脉(行于脊柱正中)的大椎穴,腰阳关穴,各拔一罐,足太阳膀胱径(距脊柱正中1.5寸,即3cm)拔罐,吸拔10分钟后,全部取下。然后再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经络上穴位进行拔罐,疗效会更好。
, 百拇医药
    保健强身

    罐疗法中的保健,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方法,遵从以上方法经常在背俞穴和华佗夹脊穴上施以罐叩拔或走罐。可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之气血,增强机体的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拔罐方法

    (1)留罐法即将罐拔于皮肤后停留10分钟左右,儿童3分钟左右,少女5分钟左右,妇女7分钟左右,皮肤细嫩者,可根据人体耐受度为限。待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时起罐,若罐大而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病重、病灶深及疼痛重者拔罐时间可稍长,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较厚处时间可稍长,肌肉较薄处时间宜短,冬天拔罐时间可稍长,夏天宜短。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疾病均可采用。

    (2)走罐法亦称推罐、行罐。即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处选好位置,将罐拔住,然后沿着经脉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拉罐具,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可起到拔罐与刮痧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面积较大,皮肤平滑,肌肉丰厚的的部位如背脊、腰臀、大腿等部位。
, http://www.100md.com
    (3)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本法一般多用于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以及颜面等不宜留瘀斑的部位。

    疗程

    儿童五天,成人七天为一疗程。间隔三日继续下一疗程。

    清洁

    常规用酒精棉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①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部位。根据所需拔罐部位,选取不同规模的罐具,如确实需要在不平部位及毛发部位拔罐,可用和好的面圈垫在罐口下面,以防漏气或选取异形罐。皮肤干燥时,可先将皮肤湿润后再拔罐。

    ②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应选用小罐并少用罐,轻刺激。
, 百拇医药
    ③罐子拔上后不要移动体位,在使用多罐疗法时,罐与罐之间应保留一定距离,不宜排列过近。

    ④下列情况不宜拔罐:有血友病、白血病、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绝对禁止拔罐;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部位不宜拔罐;大血管、心脏搏动处、淋巴结聚集区(颌下,颈侧、锁骨上窝,腋下,腹股沟等)不宜拔罐;局部皮肤肿瘤、外伤骨折部位、静脉曲张部位、瘢痕处、瘰疗处(淋巴结核)、血管浅显处不宜拔罐;五官,前后二阳部位不宜拔罐;孕妇、妇女月经期、活动性肺结核、神经错乱、精神异常者、躁动不安者,肌肉痉挛抽搐者不宜拔罐;血压过高者,中、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不宜拔罐;三岁以下儿童慎用;醉酒、过饥、过饱、过劳、过渴、剧烈运动后、身体极度消耗、恶病质患者、皮肤无弹力者不宜拔罐。

    ⑤高热、昏迷,抽搐等急性、危重病人应先明确诊断病情以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⑥起罐后,局部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可消散。
, 百拇医药
    ⑦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须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⑧患者精神紧张,饥饿,体位不当,或拔罐吸力过大时,患者有时会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脉沉细,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等现象,此为晕罐,应立即起罐,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后如仍不缓解,可考虑配合其它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⑨拔上罐之后,须询问病人感觉怎样,如有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的感觉都属正常反应。如病人感觉过紧,灼痛,难受可能吸拔力过大或此处不适宜拔罐,应起罐重拔,或改变拔罐位置,或改用小罐。

    ⑩拔罐,起罐时应保持室内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山西省运城市人民医院郭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