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保健信息
编号:10759532
儿童易患的食源性疾病(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10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4.10
     济南市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郭敏慧

    3.发芽马铃薯中毒:马铃薯芽孔周围及皮内发绿部位的龙葵素含量很高,误食后中毒:恶心、呕吐,上腹烧灼样疼痛、头痛、头晕、乏力、口周发麻、高热、惊厥、昏迷死亡。误食早期应催吐、洗胃以及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预防应不吃此类食品。

    4.肉毒杆菌中毒:肉毒杆菌存在于家制发酵豆类、肉制品、鱼罐头中,肉毒杆菌产生一种肉毒毒素是嗜神经性毒素,中毒后表现为:头晕、头痛、复视、斜视、腹内外肌瘫痪、吞噬困难、言语障碍、膈肌麻痹、呼吸困难,病人可因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而死亡。此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食品的卫生管理和监督,不吃变质食品。对病人应及时注射多价抗毒素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

    二、食源性传染病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主要经口传播而感染,人们通常经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或苍蝇叮过的食品而经口感染。病人有发热,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食品,肝区胀痛,皮肤、巩膜出现黄疸,尿色如浓茶,肝功能检查异常等症状,病人应及时住院治疗。打肝炎疫苗可主动预防。

    2.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本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如猪、牛、羊、鸡、鸭以及鼠类的肠道中,它也可以侵入动物的血液、内脏、肌肉组织及蛋类。人们在食用上述食品而发病。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症状相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患儿口干,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畏寒、高热、惊厥。大便培养、血培养可查到鼠伤寒沙门氏菌。

    三、食源性寄生虫病

    1.蛔虫病:当人在食用带有蛔虫卵的蔬菜而感染。病儿常有腹痛多为脐周痛,消瘦,食欲不振,呕吐,偶吐蛔虫,夜间睡眠不安,易惊,咬牙。有时皮肤出现荨麻疹。因蛔虫有喜穿孔特性容易引起肠道蛔虫、阑尾炎或形成肠梗阻。

    2.肺吸虫病:当人食用了带有肺吸虫尾蚴的第二中间宿主如甲壳类动物(蟹或噶蛄等)后发病。依疾病主要所在病变的部位分为肺型、脑型及腹型。肺型:病人有咳嗽、胸痛、胸闷、有血痰。脑型:有癫痫大发作、头痛、视力模糊、失明、瘫痪。腹型:由于虫体在人体内移行可引起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阑尾炎等病症。

    3.姜片虫病:姜片虫的尾蚴在水生植物上(菱角、荸荠、茭白)进行结囊,当人在进食后同时也将囊蚴带入消化道,使幼虫在肠黏膜发育为成虫,引起病人腹痛、腹泻、贫血、营养不良、水肿等表现。

    4.绦虫病:病人吃半生的含有囊尾蚴的牛或猪肉(米猪肉)而感染。临床表现:一般轻者无明显症状,可在大便中发现绦虫节片。病人可有消瘦、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四、食源性过敏性疾病

    1.婴儿湿疹:虽然本病的病因很多,但往往与婴儿由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鸡蛋、鱼虾、蟹)有关。表现为前额、两颊、耳周以及颈、肩、臂甚至全身的皮疹,有红斑、丘疹、疱疹、渗液、结痂、脱屑、婴儿烦躁不安,哭闹瘙痒,但治愈后不留疤痕。

    2.荨麻疹:病人在进食过敏性食物如鱼、虾、蟹、草莓等或服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化合物、抗菌素后皮肤呈现红斑性或水肿性反应,出现瘙痒和风团,多数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失。但症状易反复出现,常年不断。治疗主要是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

    3.支气管哮喘:此类过敏性体质的人在进食某些含香料的食品或牛奶、鸡蛋、鱼虾以及某些水果如草莓、菠萝等后会出现频繁的咳嗽、气急、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大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两肺可闻及哮喘音,这就是哮喘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