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善奏“止咳曲”
枇杷原产于我国,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周朝。枇杷名称的来历,可能与汉朝张骞有关。张骞出使西域,把西域乐器琵琶带入了中国,人们发现枇杷叶子的形状酷似琵琶,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枇杷”。
枇杷,秋末冬初开花,夏季结果。《群芳谱》说:“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他物无与类者”。枇杷树枝叶婆娑,凌冬不凋,枇杷果甘润甜美,香味浓郁,备受人们喜爱。
枇杷是继“春果第一枝”——樱桃之后上市的初夏水果。据测定,每100克鲜枇杷中,含钙54毫克,铁0.4毫克,磷28毫克,胡萝卜素1.5毫克,枇杷中的糖含量也极为丰富,占7%~8%。此外,枇杷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枇杷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蜜饯、果酱等。
枇杷作为药品,备受历代医家重视。《食经》载,枇杷“下气、止哕呕逆”。《滇南本草》谓其“治肺痿劳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本草纲目》说它“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中医认为,枇杷有清肺、润燥、治咳、和胃、除逆之效。用于治疗肺痿咳嗽吐血、阴虚肺燥、胃阴不足、咽干口渴等病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冬季发作的疾病,应在夏季采取扶正固本治疗,即“冬病夏治”,而枇杷佐以核桃(按2∶1的比例)则是有效的食疗品,患者每天坚持食用,能够滋肺补肾,提高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实验证明,枇杷叶的提取物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枇杷叶既能清肃肺气以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以止呕哕,为清肃肺胃之药,故适用于肺热咳喘及气逆呕哕等症。由于气降则痰降火亦降,所以又能润燥止渴除烦。临床上常用的枇杷膏、枇杷露等清肺止咳药,都是用枇杷叶加其他药物配制的。《医宗金鉴》中的枇杷清肺饮(炙枇杷叶、北沙参、炙桑皮、山栀子、炙甘草各12克,黄连、黄柏各6克,水煎服),治肺热咳喘、痰黄而浓、口燥咽干等症,颇有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枇杷叶的背面绒毛很多,应刷去后用布包起来入煎。, 百拇医药(梁兆松 )
枇杷,秋末冬初开花,夏季结果。《群芳谱》说:“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他物无与类者”。枇杷树枝叶婆娑,凌冬不凋,枇杷果甘润甜美,香味浓郁,备受人们喜爱。
枇杷是继“春果第一枝”——樱桃之后上市的初夏水果。据测定,每100克鲜枇杷中,含钙54毫克,铁0.4毫克,磷28毫克,胡萝卜素1.5毫克,枇杷中的糖含量也极为丰富,占7%~8%。此外,枇杷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枇杷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蜜饯、果酱等。
枇杷作为药品,备受历代医家重视。《食经》载,枇杷“下气、止哕呕逆”。《滇南本草》谓其“治肺痿劳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本草纲目》说它“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中医认为,枇杷有清肺、润燥、治咳、和胃、除逆之效。用于治疗肺痿咳嗽吐血、阴虚肺燥、胃阴不足、咽干口渴等病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冬季发作的疾病,应在夏季采取扶正固本治疗,即“冬病夏治”,而枇杷佐以核桃(按2∶1的比例)则是有效的食疗品,患者每天坚持食用,能够滋肺补肾,提高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实验证明,枇杷叶的提取物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枇杷叶既能清肃肺气以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以止呕哕,为清肃肺胃之药,故适用于肺热咳喘及气逆呕哕等症。由于气降则痰降火亦降,所以又能润燥止渴除烦。临床上常用的枇杷膏、枇杷露等清肺止咳药,都是用枇杷叶加其他药物配制的。《医宗金鉴》中的枇杷清肺饮(炙枇杷叶、北沙参、炙桑皮、山栀子、炙甘草各12克,黄连、黄柏各6克,水煎服),治肺热咳喘、痰黄而浓、口燥咽干等症,颇有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枇杷叶的背面绒毛很多,应刷去后用布包起来入煎。, 百拇医药(梁兆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