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51236
预防“非典”四大心理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家庭医生报》 2003年第19期(总第900期 2003.05.12)
     ■误区一:聚众聊“非典”

    为有效控制非典疫情的蔓延,有的中小学停课、娱乐场所停业,一些公司单位也提前放假了。但是,在小区里、居民楼边随之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家呆闲了呆闷了呆不住了的人们聚众聊“非典”,这十分不利于“非典”的预防。

    心理医生认为,人们在恐慌的时候会不相信自己,自信心减弱,更愿意相信别人。个人会感到没有力量来应对风险,这时候人们就会去寻求一种归属感,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他人的帮助,这样的确能在心理上起到减压作用。但是,在“非典”流行的时候显然不宜采取这种方式来缓解恐慌情绪,“非典”是烈性传染病,人群密集会增加非典传播的概率,所以这时候要尽量减少面对面的交流。

    和朋友交流、获取心理支持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如网络、手机、短信,大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安全的交流方式。

    ■误区二:过度恐慌不出门

    有一些人因为恐慌选择了足不出户,甚至有极端者,辞了工作、囤积了粮食,每天呆在家中一遍遍清洗家具、衣物。

    如此谨小慎微按说应该是安全了,实则不然。专家称过度恐惧会削弱免疫功能,并可能出现“心理发烧”。

    心理过度紧张会加速体内激素分泌,短期内耗费身体内大量的能量,造成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身体就会失去防疫能力,同时自我治愈能力也会下降。

    专家表示,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有效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比如在人少、空气纯净的地方如郊区、公园多活动,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误区三:有病扛着不去医院

    有些人认为医院很不安全,不敢到医院去看病了,怕感染“非典”。对此,医生的建议是:如果身体没有不适,要尽量减少去医院;但是确实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及时就医。如果有病不去医院,有可能影响疾病的及时处理,而对健康不利。

    ■误区四:乱吃补品和补药

    医生不主张给孩子吃中药或者西洋参,特别是婴幼儿,不适合吃补药或增强抵抗力的药。小孩子预防“非典”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触感染者。

    由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非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于是最近有许多人开始购买补药,药店的维生素类药、西洋参等销量大增。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切不可盲目吃补药,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否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