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共监管体系不能再等了——非典防护用品热销后的思考
东边日出西边雨,在非典向人类发出挑战之际,与之相关的防护用品却着实热销了一把。无论是防治中药,还是消毒液和口罩,其销量都几十乃至上百倍的增长。这些平时销势平平乃至少有人问津的东西,成了非典时期的流行物,一下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ayn, http://www.100md.com
万人一方预防中药大行其道ayn, http://www.100md.com
4月20日,当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开北京疫情的真实数字后,非典这个可怕的恶魔好像一下子变大了,人们在不安和恐慌之中,忙乱地寻找一切可以抵御的方法。这使本已畅销的预防非典中药更加畅销。北京同仁堂、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等每天全力加工中药配方,仍供不应求。为了保证让更多的人买到防治中药,药店不得不限制人均购买量。ayn, http://www.100md.com
记者所在的报社也曾3次为职工买了这类防治中药。当时记者也处在恐慌盲从中,对此类药液的预防效果深信不疑。尽管喝起来苦不堪言,然而仍不敢怠慢,每天按时服用。此时防治中药几乎成了“救命草”,就连朋友见面,开口问的都不再是“吃饭了吗”而是“喝药了吗”。一时间喝药成了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ayn, http://www.100md.com
人们似乎已顾不得国家中医药局公布非典预防中药方时的有关提醒,也忘记了“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直到有一天,媒体上报道,沈阳一所学校学生服用中药引起中毒,人们方才警觉起来。随后,不少媒体都约请专家介绍服用中药的知识。ayn, http://www.100md.com
5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公众使用预防非典药品加强引导,以促进合理用药。此时,北京不少药店早已因预防中药进销价倒挂而停售。ayn, http://www.100md.com
口罩防护不问出身先戴为安ayn, http://www.100md.com
在防治非典热销用品中,最让人可叹的莫过于口罩了。ayn, http://www.100md.com
3月底4月初,少数乘客带口罩坐地铁时,曾引来不少惊奇的目光:太小题大作了吧。可到了4月21日,记者乘坐地铁时发现眼前一片口罩,白的、粉的、蓝的、绿的,原料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此时,带口罩已成了防御非典的象征,不带口罩倒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口罩的热卖和脱销也就理所当然。可是,人们都忽略了,所带口罩是以什么标准生产的?是否合格?ayn, http://www.100md.com
直到4月29日,有关部门紧急制定的口罩标准才出台。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方才发出紧急通知,明确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属于医疗器械,医用防护口罩从一类医疗器械上升为二类。此时,口罩已从畅销品变成了积压品,口罩的监管再次滞后于市场的变化。
更让人可叹的是,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医用口罩的检测手段,对普通口罩能否防止SARS病毒的传播尚无定论。ll5\l, 百拇医药
公共监管调整思路加快步伐ll5\l, 百拇医药
客观地说,此次非典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因而许多监管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但也暴露出监管应急机制的缺陷。因为现在已出台的监管措施,大多是在4月20日政府罢免两位高官后做出的。也就是说,它是迫于行政力量和政治动员的压力,而不是应急机制的必然反映。更深一步说,这反映出市场经济体系中有关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尚未到位的现实。ll5\l, 百拇医药
从上届政府开始,政府职能开始从经济建设走向公共服务。也就是从直接指挥、安排生产和经济建设,走向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客观环境。为此,政府削减了许多安排生产、进行行业管理的部门,增加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机构。药监部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ll5\l, 百拇医药
我国各级药监机构成立以来,在法规制定、行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医药行业的“监、帮、促”也很到位。但从万人一方喝中药发生不良反应,及防疫口罩标准制定滞后的事情看,监管机构对于如何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特别是建立公共监督体系尚不尽如人意。这一方面造成在疫情面前监管措施的滞后,暴露出监管部门公共服务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也使公众对于药监部门更加陌生。这是一些城市的药监部门在民意测验中“垫底”的根源所在。ll5\l, 百拇医药
抗击非典使政府部门职能重新归位于公共服务。药监部门应该将这次危机视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调整、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契机,加强对公众健康用品的监管。随着药监部门成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其监管的范围扩大了,为公众服务的领域扩展了,同时责任也加重了。如果我们还局限于产品市场监管,而不是把市场监管放在整个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中去考虑的话,那么,我们就难免重蹈非典流行初期卫生防疫部门失职行为的覆辙。ll5\l, 百拇医药
此外,保持和加强对媒体的影响力,也是食品、药品公共监管体系建立中不可缺失的。只有赢得媒体和舆论的支持,才能提高公众对监管部门的认知度,才能展示和加强药监工作的公众亲和力,也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监管效果。(陈涛 )
万人一方预防中药大行其道ayn, http://www.100md.com
4月20日,当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开北京疫情的真实数字后,非典这个可怕的恶魔好像一下子变大了,人们在不安和恐慌之中,忙乱地寻找一切可以抵御的方法。这使本已畅销的预防非典中药更加畅销。北京同仁堂、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等每天全力加工中药配方,仍供不应求。为了保证让更多的人买到防治中药,药店不得不限制人均购买量。ayn, http://www.100md.com
记者所在的报社也曾3次为职工买了这类防治中药。当时记者也处在恐慌盲从中,对此类药液的预防效果深信不疑。尽管喝起来苦不堪言,然而仍不敢怠慢,每天按时服用。此时防治中药几乎成了“救命草”,就连朋友见面,开口问的都不再是“吃饭了吗”而是“喝药了吗”。一时间喝药成了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ayn, http://www.100md.com
人们似乎已顾不得国家中医药局公布非典预防中药方时的有关提醒,也忘记了“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直到有一天,媒体上报道,沈阳一所学校学生服用中药引起中毒,人们方才警觉起来。随后,不少媒体都约请专家介绍服用中药的知识。ayn, http://www.100md.com
5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公众使用预防非典药品加强引导,以促进合理用药。此时,北京不少药店早已因预防中药进销价倒挂而停售。ayn, http://www.100md.com
口罩防护不问出身先戴为安ayn, http://www.100md.com
在防治非典热销用品中,最让人可叹的莫过于口罩了。ayn, http://www.100md.com
3月底4月初,少数乘客带口罩坐地铁时,曾引来不少惊奇的目光:太小题大作了吧。可到了4月21日,记者乘坐地铁时发现眼前一片口罩,白的、粉的、蓝的、绿的,原料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此时,带口罩已成了防御非典的象征,不带口罩倒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口罩的热卖和脱销也就理所当然。可是,人们都忽略了,所带口罩是以什么标准生产的?是否合格?ayn, http://www.100md.com
直到4月29日,有关部门紧急制定的口罩标准才出台。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方才发出紧急通知,明确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属于医疗器械,医用防护口罩从一类医疗器械上升为二类。此时,口罩已从畅销品变成了积压品,口罩的监管再次滞后于市场的变化。
更让人可叹的是,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医用口罩的检测手段,对普通口罩能否防止SARS病毒的传播尚无定论。ll5\l, 百拇医药
公共监管调整思路加快步伐ll5\l, 百拇医药
客观地说,此次非典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因而许多监管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但也暴露出监管应急机制的缺陷。因为现在已出台的监管措施,大多是在4月20日政府罢免两位高官后做出的。也就是说,它是迫于行政力量和政治动员的压力,而不是应急机制的必然反映。更深一步说,这反映出市场经济体系中有关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尚未到位的现实。ll5\l, 百拇医药
从上届政府开始,政府职能开始从经济建设走向公共服务。也就是从直接指挥、安排生产和经济建设,走向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客观环境。为此,政府削减了许多安排生产、进行行业管理的部门,增加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机构。药监部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ll5\l, 百拇医药
我国各级药监机构成立以来,在法规制定、行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医药行业的“监、帮、促”也很到位。但从万人一方喝中药发生不良反应,及防疫口罩标准制定滞后的事情看,监管机构对于如何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特别是建立公共监督体系尚不尽如人意。这一方面造成在疫情面前监管措施的滞后,暴露出监管部门公共服务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也使公众对于药监部门更加陌生。这是一些城市的药监部门在民意测验中“垫底”的根源所在。ll5\l, 百拇医药
抗击非典使政府部门职能重新归位于公共服务。药监部门应该将这次危机视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调整、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契机,加强对公众健康用品的监管。随着药监部门成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其监管的范围扩大了,为公众服务的领域扩展了,同时责任也加重了。如果我们还局限于产品市场监管,而不是把市场监管放在整个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中去考虑的话,那么,我们就难免重蹈非典流行初期卫生防疫部门失职行为的覆辙。ll5\l, 百拇医药
此外,保持和加强对媒体的影响力,也是食品、药品公共监管体系建立中不可缺失的。只有赢得媒体和舆论的支持,才能提高公众对监管部门的认知度,才能展示和加强药监工作的公众亲和力,也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监管效果。(陈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