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战略地位
在非典特殊时期,5月13日,中国中医研究院应用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中药保健科技学会全民健康促进会、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定位研究课题组邀请医药界、中医药、疾病预防控制和教育方面的专家和领导,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就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战略地位及专业优势,以及如何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国家财政投入的条件下,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全民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参加研讨的有原国家中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傅世垣,原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黄永昌,原卫生部保健局局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全民健康促进会会长王敏清,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候培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科技部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陆广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灵芝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志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赵霖,科技部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应用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客座研究员林中鹏,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会长吴大真。
, http://www.100md.com
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使我国的公共卫生面临着危机,当我们面对非典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恐慌时,许多人也在思考,非典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和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中医药在13亿中国人民未来的健康卫生保健事业当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非典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反思。
反思之一:医学模式需要转变
我国医学模式的目标是为13亿中国人的卫生保健服务,它的动力当然应该有积累了几千年实践经验的中医。但是近百年来,有相当一些人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中医能愈病,被认为是中药方剂之功,中医的诊疗思想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老百姓看不起病,医疗费用上涨不断加剧。非典的爆发更暴露出许多深层的问题,因此,医学模式需要转变成为更多专家人士的共识。
工作在非典一线的候培森认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健康事业应当说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原因是我们有两套医疗系统、两套医疗资源。这两套资源很重要,问题是这两套资源没有很好的发挥好。
, 百拇医药
贾谦指出,这些年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和专家学者受西方文化影响太大,把中医药当做一个辅助品来对待。很简单外国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外国人说中医药跟其他产品一样是一个叫做补充医学,或者叫替代医学,我们国家的专家也这样说。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中医药不应该是替代医学,也不应该是补充医学,中医药要成为主力军。因为我们跟西医是平起平坐的。中医药有五千年的历史,而西医药只有二百多年来的历史。所以我们自己不能认为就是从属地位。龙胆泻肝丸事件、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就是把中药放在从属位置上造成的。
王敏清说,对中医的重视和支持,应有更高层的领导。首先是高层的政府领导要重视。5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主持中医药专家座谈会,强调中医是抗击非典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中西医结合,共同完成防治非典的使命。这是过去没有的,这是可喜的。
陆广莘指出,中医的哲学思想应该说它的模式是健康生态医学模式。中医认为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邪没有了,而是邪不能干扰破坏正气所围绕的稳态。中医学的养生和治病,养生治病必力求于本,本于阴阳。中医的阴阳、人体的阴阳就是一个目标动力系统,目标就是稳态和适应,对内实现稳态对外实现适应,这个生命就可以维持。阴和阳,阳主动,阴主静,阳主调动、主适应,阴主节制、主稳态,这就是调节,所以中医把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互相转化,都放在调节稳态适应这个层次去理解,而不是放在物质层次,调节的任务是对内实现稳态和对外实现适应。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经过二十五亿年,不是进化细胞,而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网络调节,信息海洋。所以中医把人的生命、健康、疾病归之于稳态,中医的预防思想就是建筑在稳态上。这个稳态可以是免疫稳态,包括了微生态的稳态。他认为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建立在适应和稳态的和谐,去实现健康和生态的医学模式。它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前沿。
赵霖认为,控制SARS并不一定要高技术。现在SARS的治疗,中医治疗几千块钱就可以解决问题,西医治疗几万块钱解决不了问题。这样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排斥中医。如果我们现在言必称西,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医学体系,我们的民族将会非常危险。
贾谦说两年前我就提出,要开始中小学的中医药教育,只要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可以懂得中医。中医教育进入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中医药文化丢掉,不能把西医当成我们唯一的东西。13亿中国人仅仅靠西医能不能解决健康保健问题,肯定不行。
赵霖也认为把营养保健、养生、传统营养学的知识作为小学的教材,进行素质教育,这样才能解决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问题。, http://www.100md.com
参加研讨的有原国家中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傅世垣,原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黄永昌,原卫生部保健局局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全民健康促进会会长王敏清,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候培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科技部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陆广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灵芝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志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赵霖,科技部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应用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客座研究员林中鹏,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会长吴大真。
, http://www.100md.com
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使我国的公共卫生面临着危机,当我们面对非典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恐慌时,许多人也在思考,非典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和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中医药在13亿中国人民未来的健康卫生保健事业当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非典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反思。
反思之一:医学模式需要转变
我国医学模式的目标是为13亿中国人的卫生保健服务,它的动力当然应该有积累了几千年实践经验的中医。但是近百年来,有相当一些人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中医能愈病,被认为是中药方剂之功,中医的诊疗思想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老百姓看不起病,医疗费用上涨不断加剧。非典的爆发更暴露出许多深层的问题,因此,医学模式需要转变成为更多专家人士的共识。
工作在非典一线的候培森认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健康事业应当说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原因是我们有两套医疗系统、两套医疗资源。这两套资源很重要,问题是这两套资源没有很好的发挥好。
, 百拇医药
贾谦指出,这些年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和专家学者受西方文化影响太大,把中医药当做一个辅助品来对待。很简单外国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外国人说中医药跟其他产品一样是一个叫做补充医学,或者叫替代医学,我们国家的专家也这样说。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中医药不应该是替代医学,也不应该是补充医学,中医药要成为主力军。因为我们跟西医是平起平坐的。中医药有五千年的历史,而西医药只有二百多年来的历史。所以我们自己不能认为就是从属地位。龙胆泻肝丸事件、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就是把中药放在从属位置上造成的。
王敏清说,对中医的重视和支持,应有更高层的领导。首先是高层的政府领导要重视。5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主持中医药专家座谈会,强调中医是抗击非典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中西医结合,共同完成防治非典的使命。这是过去没有的,这是可喜的。
陆广莘指出,中医的哲学思想应该说它的模式是健康生态医学模式。中医认为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邪没有了,而是邪不能干扰破坏正气所围绕的稳态。中医学的养生和治病,养生治病必力求于本,本于阴阳。中医的阴阳、人体的阴阳就是一个目标动力系统,目标就是稳态和适应,对内实现稳态对外实现适应,这个生命就可以维持。阴和阳,阳主动,阴主静,阳主调动、主适应,阴主节制、主稳态,这就是调节,所以中医把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互相转化,都放在调节稳态适应这个层次去理解,而不是放在物质层次,调节的任务是对内实现稳态和对外实现适应。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经过二十五亿年,不是进化细胞,而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网络调节,信息海洋。所以中医把人的生命、健康、疾病归之于稳态,中医的预防思想就是建筑在稳态上。这个稳态可以是免疫稳态,包括了微生态的稳态。他认为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建立在适应和稳态的和谐,去实现健康和生态的医学模式。它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前沿。
赵霖认为,控制SARS并不一定要高技术。现在SARS的治疗,中医治疗几千块钱就可以解决问题,西医治疗几万块钱解决不了问题。这样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排斥中医。如果我们现在言必称西,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医学体系,我们的民族将会非常危险。
贾谦说两年前我就提出,要开始中小学的中医药教育,只要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可以懂得中医。中医教育进入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中医药文化丢掉,不能把西医当成我们唯一的东西。13亿中国人仅仅靠西医能不能解决健康保健问题,肯定不行。
赵霖也认为把营养保健、养生、传统营养学的知识作为小学的教材,进行素质教育,这样才能解决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