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陋习 人人有责——“非典”疫情的突然到来,也使得国人警醒过去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最近,北京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医师、医疗专家冯蔼兰女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强教授作客央视,就改掉陋习、文明生活这一话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主持人:冯医生,您觉得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应该特别去掉的,尤其是面对这次“非典”的情况下?
冯:这次面对“非典”比较强调的,一个是不要随地吐痰,因为痰液本身是呼吸道里头的浓液分泌物和病菌,假如我们随地吐痰,不仅仅是污染了环境,当它一蒸发出来,就到了大气中间来,这样它污染的面更广。二是过去我们没有洗手的习惯,而在当前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提倡得比较多一些。三是不随地乱扔垃圾。现在北京市政采取封闭垃圾道,可以减少污染物在垃圾道里头繁殖细菌、再污染了别的环境,通过触摸造成了感染传播。
主持人:李教授,关于吐痰和勤洗手这些卫生问题,其实很早就宣传,但是到现在为止,一直也根除不掉。有人说它是小事,您怎么看待这种小事?
, http://www.100md.com
李:我觉得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人类文化的最基础的东西,其实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比如说饮食的习惯、日常的行为举止的习惯等等。我们说随地吐痰,它是一个很不文明的行为,对这个行为的批评,从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就开始了,你要翻文献,很多就批评这个现象。国外一些人也批评中国人这个行为。但是,90多年过去了,还是依然若故,所以这次确实值得我们反省的,我想不应该再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了。
主持人:但是您刚才也说了,行为习惯是人类文化的最基础的东西。但它毕竟叫习惯,虽然是陋习,但是这个陋习也是习惯,习惯是最难改的。
李:对,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人们的这种文化的东西,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我们管它叫习惯。有的时候不是说他不想改,是他形成一种习惯以后,他很难去改,所以习惯有时候也管它叫惯习,这种东西实际上改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这里面有三种人,一种是需求型的,一种是冷漠型的,一种是不需求的。所以,为什么这个陋习很难改?就是因为很多人处于淡漠和不需求的这样一个状态,你在宣传的过程中间,必须加以法治来规范他的行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间,同时给你以法律的干预。
, 百拇医药
主持人:以前曾经有过笑话,我吐了一口痰罚款五毛,我给你一块再吐一口。现在在疫区最便宜的地方吐一口痰,广州罚款50元,有一些地方一口痰罚200元,你怎么看待,是不是有点太重了?
李:在疾病的流行时期,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这些惩罚都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但是这是在“非典”时期特殊的高额罚款力度?还是长期坚持下去的一种处罚措施?
李: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法规。“非典”时期,应该说各地都出台了行政法规,也不是很一致,大家都是应急,恐怕在“非典”的特殊期过去以后,要有一个按照程序走的过程。
主持人:冯医生,有人有这样的看法,在这个时候罚款,包括将来长期坚持都好。但是您也给我不罚款相应的条件,比如说,在公共场所痰盂的设置,或者垃圾箱多大的距离应该有,公共场所洗手如何变得很方便等等,你怎么看政府为改变这些行为所必须提供的条件?
, http://www.100md.com
冯:我想咱们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说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就拿饭前便后洗手这个问题,过去虽然是50年前就提了,但是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根本就很难做到,我觉得这个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促进健康的一个关键的环节,你没有设施,移风易俗,根本就是一句空话,很难落实。
李:我们知道,个人的行为习惯如果没有外界压力,很难改变,看来,行为习惯是个人的,但是指导和引导这个行为习惯,政府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主持人:李教授,当“非典”过去的时候,当进入到反思阶段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从媒体上,或者说嘴上去强调要改变大家的陋习,而的确应该有有关部门坐下来,踏踏实实为改变陋习做些什么?
李:完全正确,我觉得这次“非典”应该说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我们在战胜“非典”以后,一定要反思这件事情,我们要彻底地改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些陋习。不是从某一点上,不是仅仅一个随地吐痰的问题,恐怕我们得重新反省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卫生的习惯、健康的习惯。另外我觉得,这次“非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这个契机我们不能错过,你错过去,就像高速公路似的,有一个出口,你错过这个出口,下一个出口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 百拇医药
主持人:所以当我们反思和大家集体呼吁如何改掉陋习的时候,更加注意的是如何踏踏实实把它变成可操作性才好。但是,冯医生,您担不担心像刚才李教授谈的,现在大家以切肤之痛来感觉这种不良习惯,会不会“非典”过去了,一阵风,它也过去了?
冯: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是人们都担心的问题,因为从疫情的曲线来看,数字已经在逐步减少。但是不是疫情数字减少了,就可以有麻痹的情绪呢?所以在这个时候,社会宣传和大众媒体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健康习惯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一直影响到人们今后一生的习惯和健康。另外,我想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成年人,他们确实要想一想,自己的一个行为,一个举动,就有可能影响孩子,就有可能影响整个环境,这样,他造成的恶果不是单纯的一个恶果,而是累计的恶果。一个孩子看你随地吐痰,他也随地吐痰;一个大人随便扔垃圾,孩子看到你扔,他也扔。所以大家都要在约束自己的行为上,将来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地想一想,我想这样恐怕我们在行为上会更文明一些。,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冯医生,您觉得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应该特别去掉的,尤其是面对这次“非典”的情况下?
冯:这次面对“非典”比较强调的,一个是不要随地吐痰,因为痰液本身是呼吸道里头的浓液分泌物和病菌,假如我们随地吐痰,不仅仅是污染了环境,当它一蒸发出来,就到了大气中间来,这样它污染的面更广。二是过去我们没有洗手的习惯,而在当前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提倡得比较多一些。三是不随地乱扔垃圾。现在北京市政采取封闭垃圾道,可以减少污染物在垃圾道里头繁殖细菌、再污染了别的环境,通过触摸造成了感染传播。
主持人:李教授,关于吐痰和勤洗手这些卫生问题,其实很早就宣传,但是到现在为止,一直也根除不掉。有人说它是小事,您怎么看待这种小事?
, http://www.100md.com
李:我觉得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人类文化的最基础的东西,其实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比如说饮食的习惯、日常的行为举止的习惯等等。我们说随地吐痰,它是一个很不文明的行为,对这个行为的批评,从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就开始了,你要翻文献,很多就批评这个现象。国外一些人也批评中国人这个行为。但是,90多年过去了,还是依然若故,所以这次确实值得我们反省的,我想不应该再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了。
主持人:但是您刚才也说了,行为习惯是人类文化的最基础的东西。但它毕竟叫习惯,虽然是陋习,但是这个陋习也是习惯,习惯是最难改的。
李:对,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人们的这种文化的东西,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我们管它叫习惯。有的时候不是说他不想改,是他形成一种习惯以后,他很难去改,所以习惯有时候也管它叫惯习,这种东西实际上改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这里面有三种人,一种是需求型的,一种是冷漠型的,一种是不需求的。所以,为什么这个陋习很难改?就是因为很多人处于淡漠和不需求的这样一个状态,你在宣传的过程中间,必须加以法治来规范他的行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间,同时给你以法律的干预。
, 百拇医药
主持人:以前曾经有过笑话,我吐了一口痰罚款五毛,我给你一块再吐一口。现在在疫区最便宜的地方吐一口痰,广州罚款50元,有一些地方一口痰罚200元,你怎么看待,是不是有点太重了?
李:在疾病的流行时期,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这些惩罚都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但是这是在“非典”时期特殊的高额罚款力度?还是长期坚持下去的一种处罚措施?
李: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法规。“非典”时期,应该说各地都出台了行政法规,也不是很一致,大家都是应急,恐怕在“非典”的特殊期过去以后,要有一个按照程序走的过程。
主持人:冯医生,有人有这样的看法,在这个时候罚款,包括将来长期坚持都好。但是您也给我不罚款相应的条件,比如说,在公共场所痰盂的设置,或者垃圾箱多大的距离应该有,公共场所洗手如何变得很方便等等,你怎么看政府为改变这些行为所必须提供的条件?
, http://www.100md.com
冯:我想咱们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说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就拿饭前便后洗手这个问题,过去虽然是50年前就提了,但是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根本就很难做到,我觉得这个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促进健康的一个关键的环节,你没有设施,移风易俗,根本就是一句空话,很难落实。
李:我们知道,个人的行为习惯如果没有外界压力,很难改变,看来,行为习惯是个人的,但是指导和引导这个行为习惯,政府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主持人:李教授,当“非典”过去的时候,当进入到反思阶段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从媒体上,或者说嘴上去强调要改变大家的陋习,而的确应该有有关部门坐下来,踏踏实实为改变陋习做些什么?
李:完全正确,我觉得这次“非典”应该说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我们在战胜“非典”以后,一定要反思这件事情,我们要彻底地改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些陋习。不是从某一点上,不是仅仅一个随地吐痰的问题,恐怕我们得重新反省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卫生的习惯、健康的习惯。另外我觉得,这次“非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这个契机我们不能错过,你错过去,就像高速公路似的,有一个出口,你错过这个出口,下一个出口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 百拇医药
主持人:所以当我们反思和大家集体呼吁如何改掉陋习的时候,更加注意的是如何踏踏实实把它变成可操作性才好。但是,冯医生,您担不担心像刚才李教授谈的,现在大家以切肤之痛来感觉这种不良习惯,会不会“非典”过去了,一阵风,它也过去了?
冯: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是人们都担心的问题,因为从疫情的曲线来看,数字已经在逐步减少。但是不是疫情数字减少了,就可以有麻痹的情绪呢?所以在这个时候,社会宣传和大众媒体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健康习惯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一直影响到人们今后一生的习惯和健康。另外,我想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成年人,他们确实要想一想,自己的一个行为,一个举动,就有可能影响孩子,就有可能影响整个环境,这样,他造成的恶果不是单纯的一个恶果,而是累计的恶果。一个孩子看你随地吐痰,他也随地吐痰;一个大人随便扔垃圾,孩子看到你扔,他也扔。所以大家都要在约束自己的行为上,将来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地想一想,我想这样恐怕我们在行为上会更文明一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