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2048
“非典”促进中医药走向主流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5日 《中国医药报》2003.06.05
     一位医学专家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与疾病和灾难较量的历史。”而中国人民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更是不乏传统中医药的足迹。只是当西方医学带着抗生素显微镜来到中国,讲究辨证论治、天人合一的中医药才逐渐在现代医学中退居次要地位。从教学到治疗一线,从生产到销售市场,中医药所占的比例都逐渐不敌西方医药。所幸在此次“非典防治的过程中,中医药再次步入济世救人的第一线。有人认为,“非典”给中医药带来了走向主流医学的大好时机。-9[|4g{, 百拇医药

    抗非一线 大显身手-9[|4g{, 百拇医药

    广东因为最早发生疫情,他们的经验成了同行们不可多得的借鉴样本。广东省中医院医务处的陈伟处长近日应邀参加了中国科协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防治‘非典’专家报告会”。据陈伟介绍,在该院治疗“非典”的过程当中,中医药的非特异性治疗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广东省中医院对收治的103例非典病人实施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活血化瘀中药的早期和全程使用能有效对抗肺间质的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缩短退热和住院时间。该院的治愈率为93.21%,入院治疗后退热时间为6.72±3.93天,病灶完全吸收率为91.26%,病灶吸收时间为18.13±8.99天,这组数据得到了来访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较高评价。-9[|4g{, 百拇医药

    北京地坛医院于4月中旬正式采用中药治疗“非典”。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该院共治疗了80例“非典”患者,大部分病人已进入恢复期,治疗的初步印象是合并症少,死亡率低。该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融冰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非典”的最好模式。从治疗效果来看,中医药在杀灭病毒、抑制人体对病毒的超敏反应上有明显作用,也能弥补前期西药治疗的很多不足。王融冰特别提到,中医药介入的最佳时期是疾病的早期和中期,在保护那些可以不使用激素的轻型病人和不适合激素治疗的病人上,中医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9[|4g{, 百拇医药

    北京长辛店“非典”定点医院在4月21日收治第一批病人开始,就开展了治疗非典中药系列方临床研究。据参加研究的人员介绍,虽然相关数据正在整理中,但从小样本可以看出,非典1号方可缩短平均发热时间和发热程度;减缓全身酸痛症状、促进肺部吸收、中药组激素减量较快。-9[|4g{, 百拇医药

    记者在与战斗在抗非一线的中医药人士的交谈中也感受到,中医界人士为自己在抗“非典”中能尽一己之力颇感欣慰。-9[|4g{, 百拇医药

    展示疗效 加强研究

    此次疫情发生后,中医药介入时间较晚让许多业界人士感到遗憾。发生在药店的抢购风潮并不是一个理性对待中医药的现象,而预防和辅助治疗也不是中医药所发挥的全部。这种局面直到5月8日吴仪副总理接见中医药专家后才有所改观:服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病人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中医药研究课题得以全面开展。{n@, 百拇医药

    在现代医学中退居次要地位的事实是中医药界无法回避的。要改变现状,只有抓住机会让世人了解中医药的疗效,赢得国民甚至国际的认可。有专家认为,这个时候,中医药的单独疗效和协同疗效都是有积极意义的。{n@, 百拇医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平安主任是北京长辛店和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中医药队伍的主要成员。周平安教授说:虽然北京地区中医药参与“非典”治疗晚了一拍,但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到5月14日,小汤山医院已有4个病区的患者吃上了中药。{n@, 百拇医药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仝小林在4月中下旬开始接触“非典”患者,在中日友好医院作为收治较重患者的“非典”定点医院后,5月8日起开始主持一个大病区的救治工作。仝教授说:截止到5月20日,中日友好医院的7个病区、协和医院的1个病区参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课题,其中4个病区使用中药。{n@, 百拇医药

    “非典”确实为中医药提供了开展研究的机会。在中医药界就此开展的各项课题研讨中,不乏现代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思想。地坛医院的中医师与声像室人员协作开展了“SARS患者舌象分析”课题研究,拍摄了30位病人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舌象照片,并制作成光盘,为中医学认识“非典”提供舌象方面的客观辨证依据。中日友好医院目前每天都在进行问卷调查、填写临床观察表格等工作,把病人的舌象拍照记录下来。{n@, 百拇医药

    由于转院来的病人情况较为复杂,中日友好医院采用的是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医院在中西医结合疗效研究中还使用了先进的统计方法、制定了严格的对照标准,这些都与中医药的传统形象有了较大的不同。{n@, 百拇医药

    接受检验 积极思考{n@, 百拇医药

    在参与“非典”防治工作的过程中,中医药专家们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辨证分期原则、病因、病名、病机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n@, 百拇医药

    中医药的特色之一——“个体化治疗”在这次“非典”防治工作中遇到了挑战。多位战斗在抗非一线的中医药专家指出,由于受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时效性、危重性、患者情绪、药物、医务人员工作量大等因素的影响,开展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有相当得难度。对操作方便性的要求使得中医药治疗“非典”的方案多是与辨证和疾病分期相对应的固定方剂和中成药。据了解,广东省中医院在临床中推行的是4期9证13方;北京地坛医院在4月初使用的是自拟的中药协定处方(早1号、急1号、恢复1号和恢复2号),后来使用国家4月中公布的中药治疗1至4号方案;中日友好医院针对4个分期(发热期、喘咳期、喘脱期和恢复期)制定了相对应的中药基础方,对ICU病房的病人3天调换一次中药方剂。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医药适应新形势的良好开端。{n@, 百拇医药

    在“中医药防治‘非典’专家报告会”上,仝小林教授在“非典”的中医病名研究方面的阐释,周平安应用中医传统理论对“做足预防措施比体质强壮更重要”、“人的褡刺钪匾钡闹С中月凼龆挤浅>剩萌嗣歉械街幸揭┙?br>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同时不乏科学、客观和前瞻的精神。中医药在这里显示了实力,也充满了生机。{n@, 百拇医药

    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方向,许多中医药专家们的观点近乎一致: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让中西医各展其长。仝小林教授目前正带领一批硕士、博士在临床一线抗击“非典”进行艰苦的课题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他说,广东作为中国“非典”疫情首发之地,防治工作具有很大程度的“救火”意味。北京虽然疫情严重,“火线”科研也应有所设计,希望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科研“绿色通道”能够早日畅通。(阮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