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快检亟待“提速”
中成药在我国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随着我国加入WTO,它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一些附加值高、市场销售好的中成药也日益成为不法分子仿冒的对象。加快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假劣药品、维护药品市场秩序和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意 义|, http://www.100md.com
◆填补空白,完善体系|, http://www.100md.com
药品快速鉴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在广大基层推广的药品快速鉴别技术,其检测范围有限,只适用于部分西药制剂,而未涵盖中成药。因此,加快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既可以扩大药品快速检验的范围,又能弥补中成药快检这一空白,进一步完善药品快速鉴别技术体系。|, http://www.100md.com
◆有的放矢,防止盲目|, http://www.100md.com
当前,由于缺少对中成药的快速鉴别技术,在监督抽验中,只能片面地根据外观性状对抽样的产品做出判断。研究推广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可以提高药品抽验的针对性,把有限的抽验经费用到“刀刃”上。|, http://www.100md.com
◆强化监督,净化市场|, http://www.100md.com
对中成药进行快速鉴别,可以扩大药品监管部门对流通领域假劣中成药的查处覆盖面,及时初筛可疑药品并采取必要的暂控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管效率,有效地遏制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http://www.100md.com
难 点|, http://www.100md.com
◆成分复杂,标准不完善|, http://www.100md.com
中药之所以能防病治病,在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一种中药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同的多种成分,中成药就是由这些成分复杂的单一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从中找出具有鉴别意义的有效成分比较困难。目前,我国对中成药的鉴别标准还很不完善,多数是利用外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少部分在实验室中借助现代检测技术,如色谱(HPLC、GC)、光谱(UV、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分析鉴别。上述检测技术除外观性状鉴别外,均不适合现场快速鉴别。|, http://www.100md.com
◆提取分离难,不易操作|, http://www.100md.com
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的难度。一种中成药中可能含有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只有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才能将它们一一提取、分离出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鉴别。相关的实验操作复杂,需要较长时间。
◆反应不稳定,专属性差6i[}*r, 百拇医药
采用物理化学反应方法定性鉴别的中成药品种不多,特别是有效成分的化学显色反应,由于提取、分离等操作不当,含量高低不同,常表现出假阳性或假阴性,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这种鉴别方法对中成药的鉴别专属性不强。6i[}*r, 百拇医药
◆设备品种多,不便携带6i[}*r, 百拇医药
用于中成药定性鉴别的化学试剂品种较多,单纯使用目前药检所配备的快检箱一般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验的需要。由于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多为有机成分,必须使用一些有机制剂,如常用的甲醇、乙醇、氯仿等,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容器储存携带。此外,用于显微鉴别的相关仪器目前尚无便携式机型,这些都给中成药的快速鉴别带来了难度。6i[}*r, 百拇医药
破 解6i[}*r, 百拇医药
◆因繁就简,先易后难6i[}*r, 百拇医药
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应从常见的单方固体制剂、口服液、针剂(如穿心莲片、地奥心血康胶囊、柴胡口服液或注射液等)入手,在此基础上研究简单的复合制剂(如珍视明滴眼液、双黄连口服液、桂林西瓜霜等),最后研讨复方制剂(如六味地黄丸、牛黄清心丸、六神丸等)。如此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扩展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品种和范围。6i[}*r, 百拇医药
◆总结经验,承继传统6i[}*r, 百拇医药
中成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很多,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易行的方法,可初步识别中成药的真伪优劣。目前,药检机构多利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对中成药进行快速鉴别,其中,水试和火试最常用。显微鉴别是目前中成药最常见的实验室鉴别方法,通过镜检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制剂中各种原植物和动物组织细胞的构造及其存在状态,但由于设备较大,不便于携带,在快速鉴别中运用比较困难。因此,为扩大中成药快速鉴别的品种范围,应研究至少能放大10×4倍的便携式植物显微镜。6i[}*r, 百拇医药
◆理化结合,装备药检6i[}*r, 百拇医药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的方法或仪器分析鉴定中成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目前,化学定性分析、层析法、微量升华、荧光检查等方法,已成为中成药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定的重要检测手段。为利于进一步推广这些检测方法,应加强对植物显微镜、紫外荧光测定仪、酸度计、水浴和快速烘干等设备便携式设计的研究,从而大大扩展快速鉴别的范围,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吴庆春 )
意 义|, http://www.100md.com
◆填补空白,完善体系|, http://www.100md.com
药品快速鉴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在广大基层推广的药品快速鉴别技术,其检测范围有限,只适用于部分西药制剂,而未涵盖中成药。因此,加快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既可以扩大药品快速检验的范围,又能弥补中成药快检这一空白,进一步完善药品快速鉴别技术体系。|, http://www.100md.com
◆有的放矢,防止盲目|, http://www.100md.com
当前,由于缺少对中成药的快速鉴别技术,在监督抽验中,只能片面地根据外观性状对抽样的产品做出判断。研究推广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可以提高药品抽验的针对性,把有限的抽验经费用到“刀刃”上。|, http://www.100md.com
◆强化监督,净化市场|, http://www.100md.com
对中成药进行快速鉴别,可以扩大药品监管部门对流通领域假劣中成药的查处覆盖面,及时初筛可疑药品并采取必要的暂控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管效率,有效地遏制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http://www.100md.com
难 点|, http://www.100md.com
◆成分复杂,标准不完善|, http://www.100md.com
中药之所以能防病治病,在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一种中药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同的多种成分,中成药就是由这些成分复杂的单一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从中找出具有鉴别意义的有效成分比较困难。目前,我国对中成药的鉴别标准还很不完善,多数是利用外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少部分在实验室中借助现代检测技术,如色谱(HPLC、GC)、光谱(UV、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分析鉴别。上述检测技术除外观性状鉴别外,均不适合现场快速鉴别。|, http://www.100md.com
◆提取分离难,不易操作|, http://www.100md.com
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的难度。一种中成药中可能含有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只有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才能将它们一一提取、分离出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鉴别。相关的实验操作复杂,需要较长时间。
◆反应不稳定,专属性差6i[}*r, 百拇医药
采用物理化学反应方法定性鉴别的中成药品种不多,特别是有效成分的化学显色反应,由于提取、分离等操作不当,含量高低不同,常表现出假阳性或假阴性,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这种鉴别方法对中成药的鉴别专属性不强。6i[}*r, 百拇医药
◆设备品种多,不便携带6i[}*r, 百拇医药
用于中成药定性鉴别的化学试剂品种较多,单纯使用目前药检所配备的快检箱一般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验的需要。由于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多为有机成分,必须使用一些有机制剂,如常用的甲醇、乙醇、氯仿等,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容器储存携带。此外,用于显微鉴别的相关仪器目前尚无便携式机型,这些都给中成药的快速鉴别带来了难度。6i[}*r, 百拇医药
破 解6i[}*r, 百拇医药
◆因繁就简,先易后难6i[}*r, 百拇医药
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应从常见的单方固体制剂、口服液、针剂(如穿心莲片、地奥心血康胶囊、柴胡口服液或注射液等)入手,在此基础上研究简单的复合制剂(如珍视明滴眼液、双黄连口服液、桂林西瓜霜等),最后研讨复方制剂(如六味地黄丸、牛黄清心丸、六神丸等)。如此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扩展中成药快速鉴别技术的品种和范围。6i[}*r, 百拇医药
◆总结经验,承继传统6i[}*r, 百拇医药
中成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很多,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易行的方法,可初步识别中成药的真伪优劣。目前,药检机构多利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对中成药进行快速鉴别,其中,水试和火试最常用。显微鉴别是目前中成药最常见的实验室鉴别方法,通过镜检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制剂中各种原植物和动物组织细胞的构造及其存在状态,但由于设备较大,不便于携带,在快速鉴别中运用比较困难。因此,为扩大中成药快速鉴别的品种范围,应研究至少能放大10×4倍的便携式植物显微镜。6i[}*r, 百拇医药
◆理化结合,装备药检6i[}*r, 百拇医药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的方法或仪器分析鉴定中成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目前,化学定性分析、层析法、微量升华、荧光检查等方法,已成为中成药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定的重要检测手段。为利于进一步推广这些检测方法,应加强对植物显微镜、紫外荧光测定仪、酸度计、水浴和快速烘干等设备便携式设计的研究,从而大大扩展快速鉴别的范围,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吴庆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