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649
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不再难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创“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杨嗣星博士最近研创的“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为复杂性鹿角肾结石患者带来了福音。

    多年来,泌尿外科专家针对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治疗推出了多种术式,但这些术式不是取不尽结石,就是存在对肾内主要血管的损伤。所以,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治疗,成为泌尿外科的难题。

    杨嗣星博士根据肾动脉的供血特点,设计了“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其切口设计在肾内无血管区,不会损伤肾血管,并能使整个肾盂和各组肾盏十分明显地暴露在施术者的视野中,可以使施术者在直视状态下处理肾盂和肾盏中的所有结石。

    杨嗣星博士首先利用18只雄性犬进行了“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的动物实验。在取得良好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又对37例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患者实施了“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并都获得了成功———全部一次取尽结石,且没有对患者的肾组织造成损伤;取出的最大结石为9.1×7.8×5.2厘米。

    据杨嗣星博士介绍,N-乙酰-β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酶。正常情况下,人尿中的NAG含量甚微,但当肾小管受到损伤时,NAG被大量释放于尿液中。因此,尿液中的NAG含量是反映肾脏受损的重要敏感指标。杨嗣星博士通过与传统的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术进行对比后发现,“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术后患者的尿NAG值明显比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术术后患者的尿NAG值低。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没有对肾组织造成损伤。

    杨嗣星博士同时提醒同道:在肾盂和肾盏中清理结石时,忌强行取出嵌顿在肾盏内的结石;对肾盏颈较窄而不易取出的分支结石,可先将分支切断,再在直视下将分支结石取出;术中应避免切开或夹伤肾乳头;在止血及缝合过程中,也应避免缝合肾乳头;缝合肾实质时应缝合肾实质全层,但不穿过肾盂和肾盏黏膜。(蒋明 )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