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630
狮城抗“非典”中医药难显身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日 《中国医药报》2003.07.03
     新加坡历时3个月的抗击“非典”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前1天宣布摘掉新加坡“非典疫区”的帽子,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在回眸这3个月的艰难经历时,人们讴歌一线人员英勇、称赞定点医院得力、褒奖主管官员表现、表扬科研人员贡献,惟独罕见中医药治“非典”的信息。n+!p^, 百拇医药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中医药在治疗“非典”方面的疗效,尤其是在降低病死率方面的独特功用,但在新加坡,中医药治疗“非典”的作用却很少得到媒体和卫生当局的肯定,也没有中医药治疗“非典”的实例报道。新加坡卫生部门承认,中医药在“非典”患者诊治中没有派上用场。有人形容说,中医药在狮城抗“非典”斗争中只是在外围“站岗放哨”,以免“非典”通过中医诊所传播。n+!p^, 百拇医药

    新加坡的“非典”疫情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不算轻,近400万居民中先后有206人患病、31人被夺去生命。新加坡又是一个华人占77%的国度,6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有2000多名中医师和针灸师、800家中医诊所和900家中药行,到中医诊所求医问药的病人占全国门诊病人总数的15%。n+!p^, 百拇医药

    新加坡爆发“非典”后,中医医生和诊所同样处在抗“非典”第一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非典”工作委员会,全面协调中医医疗机构防治“非典”的工作,成立学术协作机构,研究“非典”疾病,提供医疗咨询和协助,收集中医学信息,甚至采取措施统一言论,纠正误导信息。n+!p^, 百拇医药

    疫情这样严峻、中医药队伍人数如此众多、业者态度这般积极,为何中医药在新加坡抗“非典”斗争中未显身手呢?n+!p^, 百拇医药

    其实这并非偶然,新加坡独立后全盘继承了英占时代遗留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疾病防治工作中主要依靠西方医学和药物。中医药长期以来只有民间地位,中医诊所只是贫穷百姓求医问药的场所。政府开设的大医院没有一家医院设有中医门诊,更没有一所政府设立的中医院,只有华人会馆开设的同济医院等不收费的慈善医院才由中医药担纲,中医药在新加坡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n+!p^, 百拇医药

    进入新世纪后,中医药在西方开始走俏。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新加坡政府也提出过一些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措施,如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药理研究和药剂改进,并出台了执业中医师、针灸师、药剂师的考核、注册和培训等新制度,在加强与国外中医药合作方面也迈出了新步伐。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新加坡政府首次邀请中医药团体为合作伙伴、首次允许政府医院接受中医诊所转诊的病人,此举被政府官员喻为新加坡中医药发展的“里程碑”。n+!p^, 百拇医药

    新加坡人,尤其是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新加坡人,一般青睐西医西药,中医药要得到普遍认可尚需时日。要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认识中医药,尚需从业者提高医疗水平,用实际疗效来说话。(曲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