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50653
警惕传染病“趁水打劫”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1日 《家庭医生报》 2003年第29期(总第910期 2003.07.21)
     近期以来,有些地区普降暴雨,造成淮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部分房屋倒塌,粪池、垃圾站、家畜饲养场地被淹没,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传染病也“趁水打劫”,侵害人群健康。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主要是因为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的。常常全家或群体发病,多表现为急性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休克。

    二、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以腹泻和腹痛为突出症状,便意频频,里急后重,有黏液和脓血便。

    三、伤寒与副伤寒 由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徐缓,4-5天后出现高热,持续1-2周以上,伴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神志迟钝、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

    四、甲型和戊型肝炎 患者经粪便排出肝炎病毒,感染者经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手而被感染,引起食欲不振、厌食油腻、恶心、腹胀,巩膜、皮肤黄染,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等。

    五、霍乱与副霍乱 由霍乱与副霍乱孤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及带菌者,经水、食物、苍蝇等传播。严重者有剧烈上吐下泻、脱水、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因全身严重脱水而死亡。

    六、急性血吸虫病 因接触疫水而患病,常有发热、腹泻、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

    七、钩端螺旋体病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其次是猪及其它家畜和野生动物。以接触疫水感染为主,起病急骤,常有畏寒、高热、四肢酸软乏力、眼结膜充血、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

    面对洪水肆虐、灾区人民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注意食品卫生 (1)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3)不吃霉变的粮食;(4)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5)不生食海(水)产品;(6)不将生、熟食品混在一起;(7)不搞集体聚餐和野餐活动;(8)不用脏水漱口,(9)不吃生、冷食品;(10)不共用毛巾。

    2、严防水体污染 凡被洪水淹没、污染的水源和蓄水池,卫生防疫部门要对水质进行检测。凡严重污染者,一律封闭,待彻底处理后方可使用。

    3、切断传染途径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灭蚊子的孳生温床和成蚊,防止虐疾、登革热;采取扑打苍蝇及向其孳生场所、粪池洒药,减少痢疾、霍乱、伤寒的传染;采用人力围捕或投放毒饵等灭鼠,杜绝钩端螺旋体和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

    4、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之中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利掌握疫情和采取有效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竭尽全力阻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 http://www.100md.com(罗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