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走进医学
编号:10762634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的究竟是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9日 《当代健康报》 2003.10.09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 主任医师 王振坤

    先介绍一个病例。

    刘某,男45岁,某税务局长。患乙肝多年,后因发现ALT升高达380μ,总胆红素35.4umol/L,伴有食少、乏力、尿黄等,于1993年8月入院,检查乙肝标志物为“大三阳”,HBVDNA也阳性。当时给予干扰素300万μ隔日注射,治疗到第6周,ALT不下降,总胆红素有所上升,因此病人拒绝治疗而出院。

    患者出院后,服用了大量保肝降酶药,使ALT降到正常,以后一直服用中药“调理”,自觉也不错,有一次来医院复查,动员其进行抗病毒治疗,仍不同意,再以后则失去联系。2002年3月刘某又来医院复查,但已是失代偿肝硬化,腹水中等量,伴有自发性腹膜炎,活动都困难了。

    这一病例历经7~8年即走向肝病晚期。最初他不认可抗病毒治疗,自认为“身体素质好”,把ALT降下来就没事了,他一直笃信“降酶、保肝”,期间也服用过不少保健品,如螺旋藻之类。但他体内的乙肝病毒一直活跃,终于走向肝硬化,悔之晚矣。
, http://www.100md.com
    一、降酶不是治疗乙肝的目的。

    慢性肝炎时,因肝细胞类症、坏死等改变,肝细胞内的ALT可被释放入血,ALT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但ALT正常也不能说明没有肝损伤。以降酶为目的,把血液中ALT水平降为正常,更不能说是肝细胞炎症的吸收和消失,因为大多数降酶药主要降低ALT活性,使之检测不出,对损伤的肝细胞无益,ALT降下来了也只是表面现象,不反映实质问题。但目前社会上不少“治肝专家”为了迎合病人降酶的心理要求,开药方加大降酶药剂量(如五味子),或让病人大量服用降酶药(如联苯双酯),病人以为ALT真的降下来了,继续花大钱治疗下去,到头来是自欺欺人。

    ALT升高的本质是HBV复制引起的肝细胞免疫损伤,罪魁祸首是乙肝病毒,追求降酶,不管HBV继续大肆活动,只能达到暂时目的,其实这是一种纵容HBV的行为,掩盖了病情,非常有害,疾病仍不断进展下去。

    二、“保肝”、“护肝”,到头来害了肝
, 百拇医药
    当前市场上治疗肝病最多、最滥的就是所谓保肝、护肝药,既有中药,也有西药,既有单方、单味,也有复方、混方,从出具的说明书得知,它们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胆汁分泌”、“退黄”、“降酶”、“解毒”等作用,或者“补肝益肾”、“清肝解毒”等,但是,这类药物大多数缺乏科学严谨的双盲、多中心的观察研究,仅有临床报告,样本小,甚至没有对照,不经过统计学处理,更不用提肝组织学方面的资料,或仅有体外试管内的实验数据,还有“想当然”者根据传统及古方加以改造而成。因此,大多数“保肝-护肝”药缺乏严谨的科学数据,其疗效很难让人信服。几十年的临床经历发现,这类药物几乎是4~6年更换一次,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了,周而复始,在几百种“保肝、护肝”药中,究竟有哪些是真正有作用的,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

    退一步说,即使这类药确有保肝、护肝作用,到头来真的能保护住肝脏吗?能阻止肝纤维化吗?能遏止肝硬化吗?HBV仍在复制,那么,由其诱导的肝组织免疫损伤就根本得不到遏止,病情仍会进展、恶化。临床实践也证实,“保肝、护肝”药保护不了肝脏,惟有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才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捷径,否则将走弯路,或陷入误区,这类教训多得很。
, http://www.100md.com
    当然,这里并非全盘否定保肝、护肝药,对于确实有效者,可在抗病毒基础上辅助应用,但“保肝、护肝”不是治疗目的!对一味追求或正在“保肝、护肝”治疗的乙肝患者,我们的忠告是:别忘了抗病毒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是战胜乙肝的法宝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的应用,打破了慢性乙肝治疗中的沉闷局面,之前的抗病毒药只有干扰素一种,由于它的副反应大、注射不方便、依从性差、适应征窄、持续应答率低以及药价较高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应用。所以说拉米夫定用于治疗乙肝应当被看成是个“历史性突破”,有了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这个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阻止病人肝纤维化,进而遏止或推迟肝硬化的到来,预防肝癌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

    欲达上述目的,单纯依靠降酶药、保肝、护肝药是永远不行的,必须应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或实行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