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691965
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年第10期
叶方鹏,肖冰,张万岱,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药物治疗,1.1g-,干扰素(Interferon-g,,IFN-g),1.2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1.3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1.4安体舒通,1.5匹格列酮,(Pioglitazone),1.6卤夫酮,(Halofuginone),2中药有效成分
     叶方鹏,肖冰, 张万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项目负责人:肖冰,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研究所. xiaobing@fimmu.com

    电话:020-61641545 传真:020-61641541

    收稿日期:2002-12-28 接受日期:2003-02-18

    摘要肝纤维化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一致认为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不同的病因(如病毒、乙醇、寄生虫等)所致的慢性损害共有的应答反应,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各成分的过度沉积及分布异常,是纤维增生和纤维降解不平衡的结果.如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则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进入肝硬化阶段.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并逐渐改变了传统肝纤维化不可逆转的观点,明确提出了肝纤维化完全有可能逆转的观点.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抗肝纤维化在药物治疗、中药有效成分及基因治疗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叶方鹏,肖冰, 张万岱.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10):1572-1575

    0 引言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心环节[1].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多种细胞密切联系,并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成的网络来调控.其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是核心事件[2,3]. 并逐渐改变了传统肝纤维化不可逆转的观点,明确提出了肝纤维化完全有可能逆转的观点[4].所以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抗肝纤维化在药物治疗、中药有效成分及基因治疗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5],糖皮质激素[6]等,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但由于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清,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近年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33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