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0259
细菌耐药性的诱导与消除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1日 《中国医药报》2003.10.21
     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在含有抗生素和中药的培养基中对大肠杆菌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比较了二者对多重鸵┬圆挠跋欤?br>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k(xm, 百拇医药

    方法:分别在含有新霉素(neomycin)和中药(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小檗碱、三黄汤)的培养基中对大肠杆菌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然后在空白LB培养基中再次传代,最后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2毫克/升新霉素浓度下的传代菌,不仅提高了对新霉素自身的耐药性,对卡那霉素耐药性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属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有待研究;对氯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没有显著提高;对盐酸四环素的耐药性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新霉素存在的情况下,传代菌也对盐酸四环素产生了低的耐药性。中药传代菌株经过与新霉素大致相同的传代培养后,对自身的耐药性没有发生明显提高,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新霉素传代菌株经过空白传代消除选择压力后,对自身及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恢复至出发菌株水平,对盐酸四环素的敏感性也有大幅度提高,但略低高于出发菌株(相当于空白传代后的耐药水平)。k(xm, 百拇医药

    结论:细菌群体对抗生素耐受性的提高是不稳定的,抗生素的间歇或轮换使用有助于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k(xm, 百拇医药

    摘自《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第19卷第9期(《中国药理学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