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大燕,王健伟,洪涛,于修平,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RV侵入肠上皮细胞的机制,2RV致腹泻的机制,2.1,病毒直接介导的腹泻-RV肠毒素与腹泻,2.2,宿主介导的继发性腹泻-肠道神经系统与腹泻,3参考文献
王大燕,王健伟, 洪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市 100052王大燕,于修平,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30000145
国家“八六三”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资助项目,No. 2001AA
215011, No.2002AA206641
项目负责人:王健伟,100052, 北京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wangjw28@vip.sina.com
电话:010-63578244
收稿日期:2003-03-06 接受日期:2003-05-21
摘要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主要感染位于小肠绒毛中部和上部的成熟肠上皮细胞,导致腹泻.轮状病毒腹泻不是单一机制引起的,腹泻可以看作是病毒扩散和生存的方式,病毒通过引发腹泻而得以复制和扩散,同时腹泻也是宿主的黏膜防御机制,激活机体内源性机制以从肠道清除病毒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P4在病毒的致病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病毒的肠毒素,能够从内质网转运Ca2+来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促进氯离子分泌及增加胞质膜的通透性.宿主的肠道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后也能够促进肠液的分泌,引发腹泻.本文从病毒和宿主两个方面对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加以综述.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及疫苗研制均有赖于病毒致病机制的阐明.
王大燕,王健伟, 于修平,洪涛. 轮状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11):1670-1673
0 引言轮状病毒(Rotavirus,RV)1973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Bishop首次发现,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分为7个组(A-G),并进一步可分为不同的G、P血清型[1-4].A、B、C组RV同时感染人和动物,而D-G组只感染动物.在感染人类的三组轮状病毒中, B组主要感染青壮年,呈大规模暴发流行,因此又被称为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由我国洪涛etal [5-7]于1983年首次发现,因为已弄清其水源暴发流行规律,无需疫苗.C组只在青少年中偶有流行,不构成威胁.A组RV是全世界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引起的儿童严重腹泻约占腹泻住院病例的1/3,每年引起2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人数达87.3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01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