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86396
如何防治术后血管再狭窄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29日 深圳晚报
     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久,病人又出现心绞痛症状,是何原因?

    答:这主要是因为介入术后血管发生了再狭窄所致。介入治疗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开展已较普遍,但血管再狭窄则明显影响介入手术的远期疗效。单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的再狭窄率可高达30%~50%,因此,如何降低再狭窄率,是当今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

    问:血管再狭窄如何防治?

    答: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与血管弹性回缩、平滑肌细胞增生、血栓形成并机化以及血管重构等因素有关。再狭窄的防治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支架置入术可有效防止PTCA术后的血管弹性回缩和重构,故能明显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率,是目前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普通支架置入后并没有改善因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反应性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局部仍存在亚急性血栓形成并机化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故普通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仍有20%左右。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及波立维联合使用)长期口服9个月以上,可有效预防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的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此外,这类药物还能明显减少介入手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

    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舒降之、立普妥等,除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及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等作用。故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不仅有助于阻断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也可显著减少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介入手术后血管再狭窄率的高低也与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直接相关。针对患者冠脉病变特点,采取适当的介入手术方式、正确选择支架直径和长度、使支架充分扩张、尽量不留残余狭窄等都能使再狭窄率降至最低程度。

    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降低血管再狭窄率的必要手段。介入手术后患者应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

    应用药物涂层支架防治血管再狭窄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的最大进展。在支架表面涂上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药(如雷帕霉素和紫杉醇等),可使血管再狭窄率降至5%以下,而且,它的远期血管重建术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明显低于普通支架。可以预见,在今后数年内防治血管再狭窄主要的治疗方法将可能是药物涂层支架占主导地位。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幼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