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4274
乙肝病后患再障 中医辨治有妙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8日 《当代健康报》 2004.04.08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吴沛田

    乙肝后再障属中医“虚劳”、“血证”、“虚损”范畴。其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肝炎病毒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直接毒害作用,以及某些药物对肝脏及骨髓的长期损伤。中医认为是湿热邪毒内陷,日久使造血微环境发生病变,多与肝脾肾有关。如《内经》:“精气内夺则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类证治裁》:“凡虚损起于脾胃,劳瘵多起于肾经。”其病理特点是,病久阴损及阳,血虚及气,渐成虚实错杂。中医辨治要点如下:

    浊邪留滞 症见疲乏无力、头晕气短、鼻衄齿衄、呕恶腹胀、纳差失眠、低热缠绵,或咽干口苦、大便不爽;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滑或细滑,或无力。治当清解浊邪、益气生血,方选茵陈蒿汤、当归黄芪补血汤化裁:茵陈、栀子、当归、黄芪、茯苓、白术、丹参、黄芩、大黄、党参、首乌、香附、土茯苓、半边莲。

    脾肾气虚 症见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四肢酸重、纳呆食少、胁胀腹满、口淡不渴、腰膝痿软、阳事不举,或畏寒肢冷、便溏自汗;舌苔薄白,舌淡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当温补脾肾、祛湿解毒,方选补中益气汤、保元汤、右归丸化裁:黄芪、党参、补骨脂、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山药、云苓、泽泻、山萸肉、丹皮、枸杞子、肉桂、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赤芍。

    肝肾阴虚 症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皮肤干燥、口苦咽干、腰膝酸软、不耐久立、五心烦热、渴喜凉饮、大便干结、小便赤短,或形体消瘦,或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胁痛隐隐;舌淡形瘦,少苔或薄黄苔,脉沉细或细数。治当滋养肝肾、祛邪蠲毒,方选杞菊地黄汤、二至丸化裁: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山药、云苓、山萸肉、泽泻、黄精、土茯苓、蜂房、虎杖、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香附、郁金。

    肾阴阳两虚 肾主骨生髓,久病及肾,肝肾同源。症见乏力疲惫、眩晕耳鸣、四肢畏寒、五心烦热、口干欲饮但饮不多、不思饮食、腰膝酸软,大便或溏或干,小便清长或黄赤;舌淡胖有齿痕或舌质偏红,脉沉细或沉弱。治当阴阳双补、养血解毒,方选地黄饮子、金匮肾气丸化裁:生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丹皮、车前子、制首乌、怀牛膝、仙灵脾、寄生、菟丝子、黄芪、当归、丹参、阿胶、肉桂、白花蛇舌草、贯众、虎杖、半边莲。

    该病涉及五脏虚衰,但以肝脾肾为主。虽有湿浊邪毒影响,但正虚为本,浊邪为标;正虚为急,邪毒是缓。临证之时应首分虚实寒热,再顾变证错杂,尤其应处理好养阴与祛湿的关系,做到养阴血不助湿,除湿浊免伤血,才能使邪去正安,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