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7222
原发性肝无功能研究出成果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5日 《中国医药报》2004.04.15
     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无功能(PNF)是肝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与肝移植体的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极为密切,但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彻底明确,因此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发展。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核锉浮⒔槌亟淌诘龋?br>此进行了长达8年的前瞻性、系列性研究,在肝移植体保存-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http://www.100md.com

    ——以大鼠离体肝脏灌流(IPRL)作为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用放免方法观察其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流时流出液中及肝脏组织内ET-1含量与肝脏功能学指标的变化,从而首次提出了ET-1参与并加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尤其对肝脏微循环产生直接影响的新观点;证实ET-1是形成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内源性致伤因子。?, http://www.100md.com

    ——以IPRL为实验动物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线检测法,测定0OH(羟自由基)与水杨酸的生成物二羟苯甲酸(DHBA),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电镜检测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并动态观察了大鼠肝脏在保存-再灌注时羟自由基与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了羟自由基、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在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首次提出了羟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同时参与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新观点,将细胞凋亡理论引入该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建立了大鼠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以观察脂肪肝经不同时间保存后,其门静脉灌注压、内皮素-1(ET-1)、肝脏功能及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的变化,其目的是探讨脂肪肝对保存-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提出对脂肪肝供体的选择首先应在切取供肝前做肝组织多点活检,判定脂肪浸润程度,然后根据脂肪浸润程度不同来做取舍:对轻度脂肪肝可与正常肝脏同等对待,对中度脂肪肝则根据其保存时间慎重取舍,对重度脂肪肝则应果断放弃。提出这一选取原则的意义在于:合理地选取脂肪肝作为供肝,既可以缓解肝喙┨褰羧蔽侍猓肿畲笙薅鹊亟档?br>了PNF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

    ——改进了低温保存肝脏的方法,即将一种自制HYD液(加入中药成分的供肝保存液)灌入供肝后,结扎进出肝脏的所有血管,使肝脏成为一个密闭系统。这样,肝内微血管系统即处于被动的开放状态,肝窦内皮细胞被完全浸没于HYD液中,故有利于肝脏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均一地接触保存液。实验结果表明,此种肝脏保存方法提高了供肝的保存质量,其原因在于更合理而有效地保护了肝窦内皮细胞。该实验所采用的低温保存肝脏的方法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http://www.100md.com

    ——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将中药制剂加入供肝保存液中,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供肝保护性药物——在全面、细致地分析UW液、HTK液(国际通用的供肝保存液)配方的基础上,首次将丹参加入供肝保存液中,以研究丹参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而首次发现丹参对肝移植体的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配制有中国特色的供肝保存液奠定了基础。?, http://www.100md.com

    ■衣晓峰 陈英云(衣晓峰;陈英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