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2
编号:10822567
“南瓜”为何能蒙人?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0日 《健康时报》 2004.05.20
     “多吃南瓜能降血糖”竟然是个经不住检验的传说,乍看这个消息,实在不能接受。

    要知道,十几年来,这种说法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医学常识”。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6000多万高血糖人群的国家,在糖尿病已成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三号杀手”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常识”意味着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明白。

    令人震惊的还不是“常识的崩溃”,而是在长达十几年、波及几亿人的“南瓜降糖”战中,面对这个“传说”,竟然没有一个专家予以驳斥,没有一家媒体予以质疑。

    从健康时报的报道中看,不少专家其实“一直反对”这个观点,认定“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发现过有哪种食物能降血糖”,深信“多吃南瓜”会“适得其反”地“提高血糖”。然而,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事关亿万民众生命健康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读者的耳边?

    这样一个问题,牵连着专家的话语权和读者的知情权,也牵连着记者的良知和传媒的职责。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还是通过媒体。专家的“声音”要依靠媒体才能传播,读者的“知情”也往往借助媒体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媒体常被称为“社会公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种社会话语,当它表示支持谁或揭露谁的时候,人们往往把它视为一种权威的“判断”和正确的“导向”。这种媒体在读者中的“公信度”,决定了我们的媒体不能不在报道中采取审慎态度,决定了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和回答。

    然而,回头看看,十几年来,在“南瓜降糖”这个关乎几亿人的话题上,不少媒体成为谎言的鼓吹者。没有记者去追问科学根据,有的媒体还有意无意之间“配合”了商家的宣传,带俏了形形色色的南瓜食品,众多商家打着这个旗号精明地卖,亿万消费者因为这个说法糊涂地买。在“南瓜”问题上记者的作为与不作为,成为谎言“谬种流传”的助推器。

    著名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曾把报纸描述为“永无止息的、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某一点上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探照灯”。从根本上说,媒体权利就是“保证社会的知情权”,它要让舆论之灯照耀读者关注的角落,而高擎这盏明灯的是记者和编辑,正是他们决定了这盏探照灯的方向。

    “南瓜传说”告诉我们,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独在繁峙矿难或南丹事件等突发性“大事件”上需要,也在诸如“南瓜降糖”这样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日常“小事情”上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http://www.100md.com(卢新宁)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瓜菜类 >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