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蛋白尿
编号:11247362
中医浅谈“蛋白尿”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4日 《家庭医生报》 2004年第24期(总第957期 2004.06.14)
     根据临床表现,蛋白尿应属于中医“精微下注”、“精气下泄”,归结于“虚损”病范畴,与“水肿”病常紧密相连。其发生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传统中医认为属肾失封藏,精气下泄,故历代医家从本虚论治者偏多,而现代中医根据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病理学特点重视湿热、热毒、瘀血等研究,认识到蛋白尿的肾毒性与湿热伤肾的相互关系,认为湿热邪毒贯穿肾病始终,是肾脏疾患发生发展及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热毒湿邪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湿毒不去,壅滞下焦,肾失气化则尿短肢肿;肾失封藏,精血下泄出现尿赤泡沫多,化验可见蛋白尿、血尿等。有学者认为:肾病与水湿关系密切,水湿不去可酿毒生热,或感受外邪湿与热合,也可产生湿热邪毒之证,热毒湿邪留著体内,影响脾肾统摄,封藏失固,精微下注。可分为几个时期:1.水湿潴留期,以水肿为主;2.水湿郁而化热期,水肿渐消,湿热之邪蕴结,脾肾亏损,封藏失职,脾不固精,肾不敛精,出现蛋白尿、血尿;3.湿热相持期,正气渐衰,肾功能仍能代偿;4.湿热瘀血期,肾功能失代偿,水毒内闭。

    根据古今对湿热伤肾的认识,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蛋白尿与湿热病邪是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也为肾气亏损的病机找到了一条新的发生途径。揭示我们在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防治湿热有重要的作用。, 百拇医药(谢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