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2553
专家呼吁:对敦煌医药古方进行临床开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日前,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对敦煌中医药古文献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未进行有效的临床开发。

    敦煌医方是敦煌医药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余卷文书中,研究者已发现88卷有关中医药的文献,仅手抄医方就有1024个。这些隋唐五代时期医学家们留下的经验医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内、外、妇、儿、耳、鼻、喉、眼、口腔、皮肤等各科疾病,此外还有美容方面的方剂,如面脂、乌发、洗发、香衣等。1919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发表《中国本草学的起源与神农本草经》一文,揭开了敦煌中医药学研究序幕。此后,我国学者陆续加入,并且率先开始敦煌中医药学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敦煌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丛春雨教授说,从已经进行的临床应用来看,这些有千年历史的古医方,显示出不错的疗效,特别在妇科疾病、外感热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的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他认为,用敦煌医方治病救人,并不是古医方简单的重复再利用,而是汲取其中医药思维和精华,结合现代中医药理论和药物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丛春雨指出,目前的现状是缺人才、缺资金投入,同时缺乏地方和有关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而这一状况持续已久。上世纪80至90年代,甘肃中医学院一度将敦煌中医药研究当作科研特色来抓,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进行了敦煌药方“敦煌孕宝”的实验室研究,但由于资金问题,研究成果始终停留在实验室,没有进入实质的产业开发。目前所谓的临床开发,只是专家们出门诊。

    “墙内开花墙外香”,敦煌中医药研究作为国际显学—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颇受海外华人、研究者和医学界的关注。丛春雨介绍说,多年来他先后多次被邀前往港台地区、日本、英国等地讲学,并被聘为澳大利亚中医药学院、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及日本株式会社高级中医药顾问。每次讲座都是围绕着“敦煌中医药的内涵及其学术价值”来展开,十分受欢迎。这是因为在敦煌学中,敦煌中医药学研究最具开发和应用前景,如敦煌医方等许多东西可以古为今用,其影响和关注度自然与众不同。

    针对目前敦煌中医药研究与开发中人才短缺、研究不深入、缺少产业开发的现实,丛春雨提出了建议:一是有选择性地在高等院校、医疗卫生部门开设敦煌中医药学课程,首先从教学上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这一珍贵的传统遗产,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二是建立相关专业性研究机构,整合科研力量,改变目前学者们“单打独斗”的局面,真正使敦煌中医药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三是通过国家投入或民间融资,解决敦煌中医药开发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使敦煌中医药的产业开发迈出实质性一步,改变目前“专家+门诊=临床应用”的尴尬局面。, 百拇医药(王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