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30263
药店迎来多事之秋 医药分家势在必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7日 工人日报
     今年的夏天热得够呛,持续高温天气惹人烦恼。对于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来说,这个夏天更加“好事多磨”--提前迎来了多事之秋。

    药品降价谁发愁?

    6月7日,国家一纸抗生素“降价令”让各家药店着实吃了一惊,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的常用抗感染药,价格下调金额达35亿元,平均降价幅度30%左右,最高的达到56%。从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除了国家规定的药品降价外,还有出自市场因素降价的其他药物,其中典型代表品种是大输液,一瓶大输液居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前者的单价仅为一元钱,最低的只卖8毛钱。

    药品降价以及抗生素凭医生处方出售,给本来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药店带来了巨额利润损失。
, 百拇医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经理告诉笔者,抗生素历来有药品销售市场“第一大户”的称号,很多药店以抗生素销售利润作为生存、发展的支撑,如今抗生素大幅降价,让一些药店尤其是小型药店感到举步维艰。这些年来,为了提高药店管理水平,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药店进行了GSP改造,资金匮乏、时间紧张等原因,不少中小药店在GSP改造中上演了“生死时速”。如今刚刚喘过气来,又逢降价的“多事之秋”,以抗生素销售为主的药店只能关门了事。

    另一位开在大医院附近的药店柜组长介绍,原先他们店的生意一直比较红火。一些外地进城打工的民工,由于没有享受医保待遇,因此他们看病后就按医生内配处方到药店配药。他们感到这样比较合算,因为仅用挂号费的代价诊断病情,按照药方可以到药店购买相对便宜的药品。同样,药店也因此生意红火,利润额每月都得到保证,而在所售的药品中,大多数是抗生素。然而,凭医生处方出售抗生素后,这家店的生意冷清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医院的处方极少外流,而凭内配处方是不能买抗生素的。

, 百拇医药     以药养医何时休?

    应该说,降价给药店带来“难堪”的同时,应该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事实上消费者很少得到实惠,作为药品销售的主要终端???医院,控制着药品销售即用药的选择权,而医院药库药品种类繁多,“东方不亮西方亮”,医生完全可以选择没有降价的药品给消费者。另外有些药物尽管出厂价降低了,但是医院开价仍然照常。如大输液在医院仍然3.2元一瓶,因为医院执行的是国家最高定价标准。由此看来,降低药品价格虚高的关键还在于业内人士长期呼吁的“医药分家”。

    长时间来,我国药品的零售价远远高于出厂价,业内人士称之为“价格虚高”现象,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流通领域中间环节费用太高。其实,这些费用并没有被药厂所赚取,而是进了医院、医生和其他不法药商的腰包。不管国家怎样降低药品价格,对于医药生产企业说,中间环节的费用是一点都不能省的。如今药企普遍设置的医药代表的主要职责就是如何“服侍”好医院和医生。
, http://www.100md.com
    然而,医院也有自己的苦衷。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剂处刘处长透露,计划经济年代医院基本上是福利型单位,不承担盈利义务。如今情况已经大不相同,限于财力,国家对医院的拨交金额根本难以维持医院生计,因此医院必须靠盈利来维持和发展,而在现行条件下,医院盈利主要依靠药品收入,不少医院药品收入要占到盈利总数的70%以上。

    从我国医院实际状况来看,药品收入无疑成为“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国家把医院视为不上交税收的福利型单位,给予药品批零差价部分归医院的补偿措施,即医院在进出药品之间至少可收入15%的差额,所以医院消耗药品金额越大,其利润也越多,在医务人员劳动报酬直接与医院收入挂钩的现行医疗体制下,降低药品价格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有效消除药价虚高现象,减轻患者的负担。

    一位药企市场部经理讲得更直截了当:药品降价,企业最倒霉。现在药品销售是买方市场,药品降价后医院的利润减少了,不少医院会要求企业再让利,而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能看医院脸色行事。因此,最后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的利润一降再降。长此以往,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削弱,科研投入费用根本难以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有关人士认为,药品降价固然是完善药品市场的一种手段,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目前“以药养医”的状况更应重视,医疗体制的弊端必须革除,医和药必须彻底分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医药分家”,从1999年念叨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看来,医药最终分家犹如急性子碰到了慢郎中,还需要耐心等待。

    不知“以药养医”何时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