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图谱-树脂类
【药 名】:天竺黄
【拼 音】:ZHUHUANG
【英文名】:天竺黄 Tabasheer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功 效】:清热豁痰,定惊安神。
【主 治】:治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脾胃虚弱者忌用。
【药物配伍】:1、配半夏曲,一清一燥,清热除湿,化痰止咳力量增强,主治湿热内蕴,咳嗽吐痰不爽,呕恶,胸闷胸痛,夜寐不安等症。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消化不良,或痰风将作,目睛呆滞之际。2、配胆星,相须为用,主治痰热闭阻清窍,高热神昏谵语,惊痫等症。3、配菖蒲,竹黄以清为主,菖蒲以开为主,一清一开,相辅相佐,一寒一温,相互补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热壅盛等症,疗效大增。4、配白僵蚕,用治风热痰喘,惊痫抽搐。5、配朱砂,用治痰热惊风,效果甚佳。
【别 名】: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伪药条辨》)
【处方名】:竹黄、竺黄、天竹黄、天竺黄
【商品名】:天竹黄、天竺黄、竹黄、竺黄,以块大、干燥、色灰白、体轻质硬而脆、吸湿性强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药材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
【拉丁名】:药材天竺黄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原植物 BambusatextilisMc-Clure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
【生药材鉴定】: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蓝色相杂。质轻,松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吸水力强,置水中有气泡产生,不溶于水。味甘有凉感,舐之粘舌。以干燥、块大、淡黄白色、光亮、吸水力强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含氢氧化钾1.1%,硅质9%等。含二氧化硅约90%,另含微量胆碱、甜菜碱、氰甙、核酸酶、尿素酶、解朊酶、糖化酶、乳化酶以及氧化酶以及氧化铅0.9%,氢氧化钾1.1%,氧化铁0.9%,氧化钙等。据薄层、纸层分析,青皮竹的伤流液和其所产生的竹黄都含有类似的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并都含有1-2种生物碱。, 百拇医药( 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