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记者周华)由千年古方到精确到分子、原子的现代制药,由辨证论治到辨病给药,用只占总销售额5%的国际市场来改变95%的国内市场……中药由传统到现代化的嬗变,注定要历经艰难。
——“洋中药”惊醒沉睡古方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入治病时服用中药;患病就医时,首选中药治疗者占24%;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使用过中药。然而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全球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5%,有的年份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出口额。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巡视员骆诗文介绍,我国中药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趋势相当明显。 2002年,我国6.2亿美元中药出口中,中药中间体等提取物占1.64亿美元,并被境外用作生产洋中成药的原料,销回我国。
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我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l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列我国。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我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洋中药”的长驱直入,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中药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了业内最时髦的话题,古老的中药配方也成了许多商家甚至国际医药巨头竞相追逐的目标。
——“现代化”是拯救中药的良方吗?
我国拥有10000多种可药用的植物,有系统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浩瀚的医籍文献资源,在民间还有大量的单方、验方,而这些依靠经验摸索出来的药方,却往往很难说清楚确切疗效。加之目前中药面临的中医人才队伍质量严重下降趋势、中西医学不同等地位、中医药发展中“废医存药”失误和中医西化等问题,用中药现代化拯救中药似乎是惟一选择。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教授邹健强说,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问题:如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药材原料的规范化种埴(gap);规范化提取制备工艺(gmp);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质量标准化,实验室管理规范(glp);规范化临床试验管理(gcp);制剂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生物利用度等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确、毒副作用较小的高质量药品。简言之,就是要研制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品。
中科院院士孙汉董说,走向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趋势,要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疗效、改良剂型等入手,在尽可能保持中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针对中药现代化,业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骆诗文说,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外国人不理解我国传统中医药珲论.中药至今尚未被国外接受,服用中药的外国人仍然是极少数。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西方的标准和要求研究中药,以此来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中药国内销售占总销售额的95%,研究和发展中医药一定要立足国内。
——中药现代化要过三道“坎”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但一些专家认为,中药走向现代化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除文化差异外,还存在不少问题: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中药创新能力弱。中药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在于标准化,为了搞清楚中药药理、作用、临床功效等科学数据以及标准化生产工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纷纷在中药研发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而我国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巾药企业,多数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资产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差,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标准的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中药资源日益匮乏。我国中药的出口多以原料药材廉价卖出,附加值低,成药比例不足30%,而占世界中草药市场份额90%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我国进口的。由于过度采挖,以及放牧、大面积砍伐森林、城市化加速等原因,我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此外,近年来日、美、德等国不仅对我国中药材行掠夺性收购,还大肆掠夺我国中草药的基因资源,使中草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困难。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我国许多中药企业不注重中药商标的注册,名牌流失严重,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普遍存在。据调查,我国平均40家企业才有一家企业注册商标,一些企业商标过期后不续,致使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后再花高价将商标购回的教训屡见不鲜。
孙汉董说,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与我们的文化、经济和目前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人们用药习惯的不同及文化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中药走向现代化不能要求太急。 (周华)
——“洋中药”惊醒沉睡古方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入治病时服用中药;患病就医时,首选中药治疗者占24%;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使用过中药。然而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全球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5%,有的年份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出口额。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巡视员骆诗文介绍,我国中药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趋势相当明显。 2002年,我国6.2亿美元中药出口中,中药中间体等提取物占1.64亿美元,并被境外用作生产洋中成药的原料,销回我国。
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我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l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列我国。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我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洋中药”的长驱直入,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中药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了业内最时髦的话题,古老的中药配方也成了许多商家甚至国际医药巨头竞相追逐的目标。
——“现代化”是拯救中药的良方吗?
我国拥有10000多种可药用的植物,有系统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浩瀚的医籍文献资源,在民间还有大量的单方、验方,而这些依靠经验摸索出来的药方,却往往很难说清楚确切疗效。加之目前中药面临的中医人才队伍质量严重下降趋势、中西医学不同等地位、中医药发展中“废医存药”失误和中医西化等问题,用中药现代化拯救中药似乎是惟一选择。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教授邹健强说,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问题:如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药材原料的规范化种埴(gap);规范化提取制备工艺(gmp);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质量标准化,实验室管理规范(glp);规范化临床试验管理(gcp);制剂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生物利用度等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确、毒副作用较小的高质量药品。简言之,就是要研制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品。
中科院院士孙汉董说,走向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趋势,要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疗效、改良剂型等入手,在尽可能保持中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针对中药现代化,业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骆诗文说,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外国人不理解我国传统中医药珲论.中药至今尚未被国外接受,服用中药的外国人仍然是极少数。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西方的标准和要求研究中药,以此来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中药国内销售占总销售额的95%,研究和发展中医药一定要立足国内。
——中药现代化要过三道“坎”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但一些专家认为,中药走向现代化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除文化差异外,还存在不少问题: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中药创新能力弱。中药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在于标准化,为了搞清楚中药药理、作用、临床功效等科学数据以及标准化生产工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纷纷在中药研发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而我国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巾药企业,多数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资产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差,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标准的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中药资源日益匮乏。我国中药的出口多以原料药材廉价卖出,附加值低,成药比例不足30%,而占世界中草药市场份额90%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我国进口的。由于过度采挖,以及放牧、大面积砍伐森林、城市化加速等原因,我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此外,近年来日、美、德等国不仅对我国中药材行掠夺性收购,还大肆掠夺我国中草药的基因资源,使中草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困难。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我国许多中药企业不注重中药商标的注册,名牌流失严重,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普遍存在。据调查,我国平均40家企业才有一家企业注册商标,一些企业商标过期后不续,致使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后再花高价将商标购回的教训屡见不鲜。
孙汉董说,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与我们的文化、经济和目前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人们用药习惯的不同及文化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中药走向现代化不能要求太急。 (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