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692577
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年第10期
骆云丰,郑立升,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理论探讨,1.1对胃肠动力的认识,1.2对传统理论的比较,1.3对新理论的研究,2,辨证论治,2.1灵活的辨证,2.2规范化的证型,2.3多样性的治法,3,药物研究,3.1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3.2,单味药的功效与应用,3.2.
     骆云丰,福建中医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

    郑立升,福州中医医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项目负责人:郑立升,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juquanshuiwen@hotmail.com

    电话:0591-87678576

    收稿日期:2004-04-28 接受日期:2004-08-21

    摘要胃肠动力紊乱是目前胃肠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中医学虽没有胃肠动力紊乱这一概念,但对于相似病症的治疗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相关概念的提出,中医学开始介入到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当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科研成果,随着该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笔者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反流性食管炎(GERD)、肠易激综合征(IBS)、糖尿病性胃轻瘫(DGP)4种最为常见的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为综述对象,将近5、6a来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给予全面的总结和回顾.

    骆云丰,郑立升. 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12(10):2413-2419

    0 引言近10多年来,随着胃肠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已经成为一热门的前沿课题,并受到国内外消化界的广泛关注.胃肠动力紊乱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虽然在中医学的相关疾病中早有记载,但中医学真正切入胃动力学概念及其现代化研究却比较晚,就目前而论,尚缺乏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研究,本文试将近年来中医学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分析.

    1 理论探讨

    1.1 对胃肠动力的认识
西方医学认为胃肠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功能正常与否同各种胃肠激素、脑肠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功能紊乱常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临床中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性胃轻瘫(DGP)、肠易激综合征(IBS)最为常见.中医学无胃肠动力之说,但中医学同样的认为脾胃在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脾胃的正常运转不仅与自身的气血阴阳有关,而且与其他脏腑如肝、胆、肺等密切相关,当气血不和、阴阳失衡时,常会引起呕吐、腹胀、泻泄等症状,临床中以呕吐、痞满、腹痛、泄泻等病最为常见.比较而言,中西医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5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