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3843
非典肆虐仅时隔一年,三类药品的市场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但总体上——药品市场阴晴还看患者脸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1日 《中国医药报》2004.10.21

[点击上图放大]

     ■口服解热镇痛药在经历了2003年的低迷之后,2004年迎来了一线生机,无论销售金额还是销售量,该类药品在今年患径榷加辛嗣飨缘脑龀ぁ=衲暌患径龋?br>解热镇痛药涌现出很多新品牌与新规格,8个城市将近有百余个品牌或规格出现在货架上,而且调查显示各厂家更愿意在成都、武汉这些城市进行新产品的上市推广。6uj, http://www.100md.com

    ■非典一年后,有数据显示,感冒药市场中西药比例仍然四六开。无论西药还是中药,与PPA事件迥然不同,非典并没有导致感冒药市场的重新洗牌,受益者仍然锁定那些耕耘已久的知名品牌。6uj, http://www.100md.com

    ■也许生命的威胁大大超过了肥胖的威胁,使得广大爱美群体在面对非典时消费欲望萎缩了。从连续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与头两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高峰相比,2003年减肥产品明显地遭受了非典带来的重创。6uj, http://www.100md.com

    不久前,致联市场研究公司(URC)对国内主要城市各类产品的零售数据进行了研究,重点选取去年爆发非典对零售药品产生过短期较大影响的口服解热镇痛药物、抗感冒类药物以及因非典爆发而大受影响的减肥药物。通过分析这几类药物在目前市场格局中的一些特点,希望对药店的运营及生产企业的营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6uj, http://www.100md.com

    ◆口服解热镇痛药:呼唤低价个性产品6uj, http://www.100md.com

    口服解热镇痛药在经历了2002年政府限价的风波后,又在非典中遭受到限售的打击,很多药店甚至撤去了口服解热镇痛药的柜台。2003年,在被监测的12个城市中,此类药品销售额出现了-4%的增长,其中西药占了95%的份额。但口服解热镇痛药却在2004年迎来了一线生机,无论销售金额还是销售量,该类药品在2004年一季度都有了明显的增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6uj, http://www.100md.com

    据致联市场研究公司2003年的普查结果,12个城市药店总数已达到1.4万家以上,还不包括其他如超市、大型百货商场等销售药品的柜台。零售药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瓜颜吖郝虼死嘁┢犯颖憷蚨讼鄣脑龀ぁ?br> 2004年8月,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与致联市场研究公司联合对全国消费者自我药疗行为进行了调研(有效随机样本7270个),结果显示,感冒发烧、各种疼痛是消费者经常发生的主要不适症状(见表1),揭示出此类产品的无限潜力。较高的发病率、容易自行判断病情和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等因素,都使该类产品的销售在今年有了明显的增长。6uj, http://www.100md.com

    表1:常见不适症状的发生比例

    总计 一类城市二类城市三类城市感冒发烧47.20%46.00%46.70%48.90%牙痛、肌肉、关节痛、月经痛36.60%40.60%32.80%36.50%头痛 18.50%21% 16.80%17.70%有效样本量7,270 2,411 2,428 2,431gg0)h, 百拇医药

    由于非典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识,头痛更受百姓关注。2004年一季度,很多品牌产品扩大了以往的定位面,把注意力转移到头痛或运动带来的伤痛方面,以史克、罗氏、施贵宝为代表的厂家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的生产,解热镇痛药销售金额较去年同期有了27%的增长,带动了整体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其中真正的受益者是谁呢?从此类药品平均价格的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0.75元/片到2003年的0.61元/片,到今年的0.55元/片),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正呼唤着低价位的个性产品问世。调查显示,虽然占解热镇痛类药品销售金额前5名的厂家销售额今年有很大增长,但市场集中控制度却下降,从2002年第一季度的84%降到2004年第一季度的79%,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厂家的很分散、微小的上升。由此也更能体会到国内大多数产品的弊端:定位不明确或过于传统,缺乏个性化营销,只会与同质产品打价格战,而不能在市场需求增加时脱颖而出。gg0)h, 百拇医药

    今年一季度,解热镇痛药涌现出很多新品牌与新规格,8个城市有将近百余个品牌或规格出现在货架上,而且调查显示各厂家更愿意在成都、武汉这些城市进行新产品的上市推广,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城市中,销售额排名前5名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其他城市,表明当地没有占垄断地位的大品牌形成,这也说明在这两个城市的市场中还有很多的商业机会。gg0)h, 百拇医药

    ◆中药抗感冒药:未能借机抢滩gg0)h, 百拇医药

    2003年的第二季度,中西抗感冒药的销售一度互置(见图1),在销售数字中,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非典袭来时人们的恐惧心情。由于有预防的功效和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加上舆论的宣传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药抗感制剂尤其是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一时间成为紧俏商品,甚至脱销。在非典前后的对比(12个城市2003年第三季度与2002年和2004年同期相比),中药的增长率高达99%,而西药只有23%。但是一年之后的数据则显示,感冒药市场中西药比例仍然四六开。无论西药还是中药,与PPA事件迥然不同,非典并没有导致感冒药市场的重新洗牌,受益者仍然锁定那些耕耘已久的知名品牌。gg0)h, 百拇医药

    分析发现,中药抗感冒药借非典发力,不同城市收获迥异。非典后,中西药发展的趋势在不同城市呈现不同的方向,归纳起来有四种不同态势:

    北京、广州、重庆:非典期间中药抗感冒药的销售额两年来首次超过了西药,非典之后,中药稍稍回落,但并没有回到原来的水平,中西药的规模非常接近,也就是说中药借非典之机上了一个台阶,拉近了中西药间的距离。;c, 百拇医药

    南京、杭州、青岛、武汉、天津、深圳:这些城市实际受非典的冲击并不很大,但中药抗感冒药在非典期间一度疯长,出现中药销售大于西药的状况,非典过后却仍然是西药遥遥领先,中药又回复到了原来的情况。;c, 百拇医药

    上海、沈阳:这两个城市西药一直占有绝对的优势,非典期间中药的增长也不大,非典过后中西药的格局并没有多少改变,似乎并没有受到这次突发事件的影响。由此也可看出,上海、沈阳的感冒药受非典影响较小,而且消费心理更西化,更看好西药迅捷的疗效,这在其他品类分析中也可同样发现。;c, 百拇医药

    成都:中药市场规模自2003年一季度超过西药,三季度虽有回落,但至今已超越西药,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这表明,成都消费者更易接受中药制剂。;c, 百拇医药

    中药掀起的热潮主要来自几个产品(见图2)——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同仁堂板蓝根、众生双黄连、峨嵋抗病毒口服液。它们在非典之后渐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而999感冒灵、同仁堂感冒清热冲剂受非典影响不大,一直保持着每年第一和第四季度增长明显的动态曲线,仍然是抗感冒中药市场上的霸主。;c, 百拇医药

    ◆减肥药:重创之后未见起色;c, 百拇医药

    非典与减肥本没有直接的关联,但非典发生之时,正是减肥产品准备大举促销的旺季。也许生命的威胁大大超过了肥胖的威胁,使得广大爱美群体的消费欲望萎缩了。从连续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与头两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高峰相比,2003年的减肥产品明显地遭受了非典带来的重创。而非典过后,减肥处方药广告又受限制,致使到目前为止该类产品仍难见起色。;c, 百拇医药

    分析了几大类别医药产品在非典之后各自发生的不同变化,可以从中发现非典虽是一场灾难,但对于百姓而言,也提高了其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疾病的意识;对于商家而言,其中不乏重要的商业机会。而药品零售更是一个激烈的战场,是否能真正满足顾客的消费心理,则决定着医药品牌的存亡蛞揭┢笠档氖じ骸?br> 图1:成人感冒药市场趋势;c, 百拇医药

    图2:中药抗感冒制剂竞争态势;c, 百拇医药

    (本调查由致联市场研究公司提供)(致联市场研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