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图谱-根及根茎类
【药 名】:常山
【拼 音】:CHANGSHAN
【英文名】:Antifeverile Dichroa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根。
【功 效】:除痰,截疟。
【主 治】:治疟疾,瘰疬。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辛,微寒,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有小毒。”
入肝、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②《药品化义》:“入脾经。” ③《要药分剂》:“入肺、心、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老人、久病服之,切忌也。” ②《本草经集注》:“畏玉札。” ③《药性论》:“忌葱。” ④《本草蒙筌》:“忌鸡肉。” ⑤《本草经疏》:“疟非由于瘴气及老痰积饮所致者勿用。”
【别 名】:互草(《本经》)、恒山、七叶(《吴普本草》)、鸡骨常山(陶弘景)、翻胃木(侯宁极《药谱》)
【处方名】:常山、生常山、鸡骨常山、黄常山、炒常山、炙常山、酒常山、醋常山、熟常山等
处方中写常山、鸡骨常山、黄常山指生常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