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皮神经 S-100蛋白酶 皮肤感觉神经树
内容摘要 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了正常成人颈前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皮肤各层内皮神经的数量、分布及构筑特点。结果:①真皮乳头层内皮神经的小分支多分布在表皮突下和乳头内血管丛附近。②真皮网状层内皮神经多位于小血管附近和汗腺,皮脂腺以及毛囊周围,神经分支呈串珠状或波纹形。③皮下组织内神经干和神经网同时存在。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某些皮肤疾病和损伤提供了形态学和三维构筑学资料。
The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AnteriorCervical Cutaneous Nerve---- S-100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I
Li Huiyou, et al. PLA Dalian Junior College of Medicine .116017Abstract The numbers of the cutaneous nerve in adult human anterior cervicalsk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architecture and morphology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S-100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1. The small branches of thecutaneous nerve were beneath the epidermic projecting and nearby the small blood vascularplexus of the papillary layer. 2. The cutaneous nerves were found to be distributed innearby the small blood vessels and around the sweat glands, sebaceous glands andfolliculus in the dermal reticular layer. These small branches of the cutaneous nervesappeared like strings of beads or in ripple shape. 3. At the same time, many nerve trunksand nerve network were observed in the cutaneous tissue layer.
Our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morphological andthree 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data for further study of some cutaneous diseases and skininjuries.
Key words Cutaneous nerve S-100proteinase cutaneous sensory nerve tree
迄今为止,一些传统的染色方法只能显示较粗的皮神经,对于直径较细的皮神经则较难以显示。Harriett等,(1983)[1-3] 报道了用S—100蛋白酶组化染色显示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获得成功,使得显示细小皮神经成为可能。周晓伟等(1997)[4] 对婴儿皮肤感觉神经的分布进行阐述。但是关于皮肤各层感觉神经构筑的规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用该方法观察了颈部皮肤乳头层、网状层及浅筋膜内皮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及构筑学进行了研究,为皮肤烧伤、创伤及各种疾病所引起的皮神经损害的深入研究和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丛阻滞麻醉死的神经构筑提供资料。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处理及染色试剂:
取死后2小时以内成人颈前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丛阻滞麻醉点周围皮肤各4块,带皮下组织和少许肌肉,面积为1.0cm×0.5cm,放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48小时后每个部位取2块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另两块行冰冻切片。分别做水平及垂直两种切片。用美国Sigma化学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内含第一抗体(兔抗S-100蛋白抗体)、第二抗体(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抗生物素的过氧化物酶结合物以及ABC显色剂。
二、检测方法:
将厚5μm20μm的石蜡切片经二甲苯脱蜡,依次经常规次递酒精脱水和蒸馏水化(冰冻切片直接进入下一步)。加入30%过氧化氢液灭活15分钟,去除多余的封固剂,再用PBS液洗片3次,每次5分钟。加入第一抗体在4℃冰箱内过夜,再用PBS液冲洗,再加入第二抗体,室温孵化10分钟后再次用PBS液冲洗。加入ABC显色剂,孵化10分钟,用蒸馏水冲去浮液。经脱水、透明后甘油明胶封片,镜检并经图像分析仪记数皮神经数量。
皮神经的染色特点是:雪旺氏细胞着红棕色,常见3个以上的细胞聚合在一起,呈园形,椭园形或波纹形,神经小分支呈串珠状。依据神经分支与表皮及其它皮肤附属结构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其供应、支配关系和构筑情况。
观察结果
在S-100蛋白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切片中,雪旺氏细胞呈红棕色。由于切面不同而呈现园形、椭园形、波纹形和串珠状等各种形态。在真皮乳头层,网状层中皮肤的各种附属结构,如汗腺、皮脂腺、毛囊和血管等因结构层次分明较清晰可见。
一、真皮乳头层内的皮神经分布和构筑:
真皮乳头层皮神经的小分支多分布在表皮突下和乳头内小血管附近,数量较多且直径较细,通常由3~4个着色的雪旺氏细胞聚集在一起,并可见到呈串珠状或波纹状弯曲的细小皮神经的分支(图2.2)。连续切片观察这些小分支都是深层的真皮网状层内皮神经分支的上升细支。这些小分支在表皮突的下方和乳头内脱髓鞘形成神经末梢。
二、真皮网状层内的皮神经形态、分布与构筑:
真皮网状层的皮神经多分布在汗腺、皮脂腺、毛囊根部和小血管周围。较细的分支在水平切片上为3~5个雪旺氏细胞聚集在一起呈园形或椭园形,在纵切片上呈串珠状或波纹形。在真皮深层可见到较粗的皮神经干与伴行的血管形成血管神经束(图4.5)。在真皮深层的胶原纤维之间可见到小皮神经分支,但数量不如浅层多。
三、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分支、分布与构筑:
在脂肪小叶间横行和纵行的粗大的神经束与血管伴行,并被结缔组织包囊。神经束内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和雪旺氏细胞核清晰可见(图6)。这些神经干的分支呈树枝状进入真皮网状层。在脂肪小叶偶可见到较细的神经分支。连续切片显示这些小分支有的进入真皮深层,多数并不进入真皮深层。我们还观察到在一些大血管壁上呈串珠状的神经分支(图7)。图像分析仪计量皮肤各层内的神经数量及分布见表1。
我们观察到颈前部皮肤的皮神经干位于浅筋膜的深层。其分支与血管伴行,进入浅筋膜后发出分支在小血管周围和脂肪小叶内形成第一级神经丛。主干进入真皮深层后发出分支在汗腺、皮脂腺、毛囊根部周围以及小血管周围形成第二级神经丛。另一些分支进入真皮网状层,并与小血管伴行,至真皮乳头层和表皮突的深面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形成第三级神经丛,呈扇形进入表皮内,从而构成一个皮肤感觉神经树。
讨 论
一、皮肤感觉神经树与微循环血管树的关系:
柏树令等[5] 研究证实皮肤内的微血管树的分支共为五级(包括深筋膜层血管网)。从浅筋膜至真皮乳头层共为四级血管网。我们研究发现皮神经的分支分布与微血管树的走行、分支分布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皮神经多与血管伴行,特别是较粗的皮神经。在小血管网的周围皮神经也较丰富。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分枝由深层至浅层越分越细,皮神经亦然。其二,皮肤微循环血管树在皮下组织内形成小叶状血管网,而皮神经在该层则形成神经丛;在真皮网状层和皮下组织浅层微循环血管树形成供应皮肤附属器官的网状血管网。而皮神经也在这些皮肤附属结构周围形成丰富的神经丛。所不同的是皮神经在血管周围也形成神经丛。其三,在真皮乳头层与网状层交界区内微循环血管树形成第4级血管网,而皮神经在此处特别丰富而形成神经丛。在真皮乳头层内微循环血管树形成血管袢,皮神经则脱髓鞘形成神经末梢。
二、皮肤感觉神经树的理论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皮肤感觉神经树的研究,揭示了皮肤内皮神经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描述了皮神经层次结构特点的鉴别性特征和与微循环血管树的关系,填补了皮神经研究领域的空白。
皮肤感觉神经树的4级分枝与皮肤微循环血管树一样具有显著的立体结构特征。这一事实对于阐明皮神经的数量、配布、构筑与功能以及与皮肤供应血管形态、功能的一致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皮肤感觉神经树的临床应用价值:皮神经构筑学的研究对于浅Ⅱ和深Ⅱ烧伤引起的剧烈痛疼的原因提供依据,并为研究皮肤损伤和病变产生的感觉障碍,改进治疗措施提供了形态学资料。本文研究还证明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皮肤内皮神经的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为胸锁乳突肌前缘颈丛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
参考文献
[1]HarrietteJ.Kahn, MD., FRCP.(C), Alexander Marks, MD., PHD., Heather Thom, RT., et al: Role ofantibody to s100 Motein in diagnostic pathology. Am.J.Clinic Pathology 1983, 79:341-47
[2]Marie-JoseVanstapel M.D; Kevin C.Gatter PH.D et al: New sites of human S-100 immunoreactivitydetected with monocdonal antibodies. Am.J.Clinic Pathology 1986, 85(2):160-68
[3]曹鸣综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一些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分册,1985,5(3):156-59
[4]周晓伟,沈建平,柏树令,等。人皮肤神经分布的计量学研究(一)正常婴儿。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1:3-5
[5]柏树令,李吉,小腿后部皮瓣微细血管构筑。解剖学通报,1983,6(4):334-339
表1 颈前部皮肤内皮神经数量及分布(个/0.5cm2 )
真皮乳头层 | 真皮网状层 | 皮下组织 | 总 计 | |||||||
表皮突下 | 小血管旁 | 毛囊上部 | 皮脂腺侧 | 毛囊下部 | 小血管旁 | 汗腺旁 | 神经干 | 细神经分支 | ||
胸锁乳突肌前缘 | 32 | 22 | 9 | 14 | 20 | 38 | 16 | 4 | 10 | 165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30 | 23 | 10 | 15 | 16 | 35 | 16 | 5 | 11 | 161 |
图1 皮神经感觉树与微循环血管树
图2 表皮突下的皮神经
图3 真皮乳头内的皮神经
图4 真皮网状层内的皮神经
图5 腺周围的皮神经
图6 浅筋膜内的皮神经
图7 血管壁内的神经纤维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