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4年第11期
编号:10692658
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实验与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年第11期
李旭,李心元,荣道健,项目负责人,:,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0,引言,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资料,1.2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2,2.2,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讨论,4,参考文献
     李旭,李心元, 荣道健,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

    项目负责人:李心元,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院小儿外科. yy_11@sina.com

    电话:024-83956508

    收稿日期:2004-07-31 接受日期:2004-08-25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病因,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兔胃排空障碍动物模型及42例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选择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变化为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确定胃食管反流患儿的主要病因是胃排空障碍,蠕动节律紊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增快,胃排空率增加(78.8±6.2%,P <0.05),半排时间缩短(54.2±9.3min,P <0.05),胃生物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前75.4±18.7次/min,餐后81.5±17.7次/min),治疗后患儿餐前、餐后的主功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197±2 233,2448±2 136,P<0.05); 兔动物模型起搏治疗后胃排空率增加(70.1±6.2%,P <0.05),半排时间缩短(105.2±16.3min,P <0.05).

    结论:胃电起搏可使胃节律紊乱正常化,促进胃排空,恢复胃幽门窦十二指肠的协调蠕动,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有效方法.

    李旭,李心元, 荣道健.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实验与临床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12(11):2765-2767

    0 引言小儿生理性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虽然部分患儿可以自愈,但多数病程长而演变成病理性反流造成频繁呕吐,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导致患儿发育延迟,甚至窒息猝死等.临床上对本病治疗多采用药物、体位、饮食等保守疗法,效果不好,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们已通过猪仔[1]动物模型实验及临床病例观察[2],认为胃排空障碍、蠕动节律紊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是造成GER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兔动物模型实验及临床病例观察证实体外胃电起搏反馈治疗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