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 总论 > 正文
编号:10718482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新一版)"《中药学》教学大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6日
    参见附件(83kb)。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3)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典型配伍;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

    熟悉94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主治、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了解106种常用药物的功效、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余药仅作参考。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4)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本课程教学时数总体安排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108--120学时,有关标本见习、实验教学、音像教学等内容,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另外也可安排中药药物资源、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知识的专题讲座,或野外采药实习、药房实习等,但均不包括在108--120学时之内。

    3.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1)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中药性能和应用。

    (2)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必须讲清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重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3)中药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幻灯片、录像片,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学生自学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6)在按功能分类系统讲解中药学主要内容之后,可按篇末所附病证用药,进行横向串讲,以期打下坚实的中药性能基本功,为学习方剂、临床各科打下基础。

    (7)本大纲在实际执行中,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要求]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要求]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内容]

    中药的产地、中药的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内容]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要求]

    1.掌握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4.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5.掌握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引起中毒的原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内容]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要求]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含义,及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内容]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要求]

    掌握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了解服药饮食禁忌。

    [内容]

    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要求]

    1.掌握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熟悉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2.熟悉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法。

    [内容]

    剂量与用法。

    附篇:

    1.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2.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3.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各 论

    第八章 解表药

    [要求]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13味,熟悉药物9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太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内容]

    1.发散风寒药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附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

    熟悉:香薷、细辛、苍耳子(附苍耳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藁本、辛夷

    参考: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注:各章节中的附药一般为参考药)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附葛花)、柴胡

    熟悉:升麻、蝉蜕、蔓荆子

    了解: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参考:浮萍、木贼

    第九章 清热药

    [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20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