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最养生
本报记者 何佳颐
秦伯益教授是这样一位老人:坦率、豁达、直言、洒脱。72年来他从未住过医院,从不吃任何保健品和维生素;凌晨1点左右睡觉是习惯,而且睡前必冲冷水澡;近10年来坚持每年拿出3个月的时间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人文胜迹;夏天喜欢到最热的地方观光、冬天又偏到最冷的地方赏景……他精神矍铄、开朗乐观。可问起他的养生秘诀,他却说:“顺其自然,想吃就吃,想玩就玩。”
秦教授告诉记者,人生有不同的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儿子,中年时做爸爸,老年后当爷爷,晚年就成了太公。“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到晚年就成为观众了。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秦教授给我讲了一则他在普陀山佛教学校墙报上看到的佛教故事: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练。忽然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顷刻又来一枣贩,僧等又起立观看,甲僧依然不动。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没有想在修练时吃桃或枣等杂物。来了,我也不需要它们。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在这些份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
秦教授感慨道:“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如果学会善于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就会健康长寿。”
对于有些专家为人们开出的“健康处方”,秦教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的体质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而按照同一种模式养生反而不利于健康。他说,他就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年轻时工作起来更是不分早晚,但每天中午一般都要午睡30分钟到一个小时。早上经常七点左右起床,从来不刻意去锻炼。天天吃早餐,至于吃什么很随意,从不讲究一定要吃什么或喝什么。他认为,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你知道自己不该吃什么的时候你才少吃或不吃,比如血脂高的人要少吃高脂肪食品,痛风患者要少吃或不吃动物蛋白。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害怕谈到死,可秦教授对死亡的看法却极其超脱。他说:“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顺其自然就是了。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哭笑不得的尴尬场景,平时我也不随便参加别人的追悼会。届时如果无法推辞一定要从俗安排一个小型遗体告别仪式的话,那么也不必奏什么哀乐,可以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或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我会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秦伯益: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是北宋词人秦少游的后代。他酷爱文学,但却一生与药物和毒物打交道。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新药药理和毒理学研究。, 百拇医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教授(附图片1张))
秦伯益教授是这样一位老人:坦率、豁达、直言、洒脱。72年来他从未住过医院,从不吃任何保健品和维生素;凌晨1点左右睡觉是习惯,而且睡前必冲冷水澡;近10年来坚持每年拿出3个月的时间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人文胜迹;夏天喜欢到最热的地方观光、冬天又偏到最冷的地方赏景……他精神矍铄、开朗乐观。可问起他的养生秘诀,他却说:“顺其自然,想吃就吃,想玩就玩。”
秦教授告诉记者,人生有不同的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儿子,中年时做爸爸,老年后当爷爷,晚年就成了太公。“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到晚年就成为观众了。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秦教授给我讲了一则他在普陀山佛教学校墙报上看到的佛教故事: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练。忽然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顷刻又来一枣贩,僧等又起立观看,甲僧依然不动。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没有想在修练时吃桃或枣等杂物。来了,我也不需要它们。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在这些份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
秦教授感慨道:“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如果学会善于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就会健康长寿。”
对于有些专家为人们开出的“健康处方”,秦教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的体质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而按照同一种模式养生反而不利于健康。他说,他就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年轻时工作起来更是不分早晚,但每天中午一般都要午睡30分钟到一个小时。早上经常七点左右起床,从来不刻意去锻炼。天天吃早餐,至于吃什么很随意,从不讲究一定要吃什么或喝什么。他认为,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你知道自己不该吃什么的时候你才少吃或不吃,比如血脂高的人要少吃高脂肪食品,痛风患者要少吃或不吃动物蛋白。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害怕谈到死,可秦教授对死亡的看法却极其超脱。他说:“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顺其自然就是了。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哭笑不得的尴尬场景,平时我也不随便参加别人的追悼会。届时如果无法推辞一定要从俗安排一个小型遗体告别仪式的话,那么也不必奏什么哀乐,可以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或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我会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秦伯益: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是北宋词人秦少游的后代。他酷爱文学,但却一生与药物和毒物打交道。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新药药理和毒理学研究。, 百拇医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教授(附图片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