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0631858
真的是“医不自治”?——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有待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2.21
     在人们的印象里,医生是“懂医”之人,应该最会保养,身体最健康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与一些医务工作者深入接触,往往看到的是“苦颜”,听到的是“苦水”。他们不但要做好临床,科研也不能落下,否则职称晋升就有问题;不但有夜班,还有24小时连班,身体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如果哪天不小心,或态度不好,患者到院长那里告状,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更为可怕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这两把利剑,时时都悬在头顶。怎一个“累”字了得!身体又怎会好得了?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我们在关注其他人群身心健康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关心一下医务人员?

    ——编者按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人自己不能给自己剃头,必须由理发师去剃,否则就是触犯了法律。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某个镇上只有一个有资格的理发师,那么他的头由谁来剃?
, 百拇医药
    如果我们把这个悖论故事放在我们医务工作者身上,出现的问题是医务人员的病由谁来看。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是,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是来自医学以外的东西!

    ■健康出问题 医疗质量下降

    我们曾对北京市某区卫生系统100多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过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他们中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首先是睡眠问题;第二是无体力支出下疲劳状态明显;第三是情绪不良……。而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又直接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为:

    1.精力缺乏。出现工作能量的耗竭感,持续工作精力不济,极易疲乏,自感体质虚弱,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体重改变过快。属这种状态的人群非常大,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2.心情很差,但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找到原因。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好似被掏空了一般,工作热情减退,没有目标感,缺乏激情,自我评价下降,并开始怀疑他人,经常会主动对自己所面对的事情减少心情上的投入。
, 百拇医药
    3.情绪难稳,易“上火着急”。情绪疲惫较为明显,烦躁易怒,冷漠麻木,遇事爱责备或迁怒于他人。对工作丧失热情,与同事及陌生人的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找到关怀他人的心愿。

    4.淡漠事业、家庭、交友。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有的人干脆转行。

    5.人格脆化,常为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而没完没了。人际关系恶化,以一种情绪化的情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刻意地与他人保持距离,对一些小事反应过度等。

    6.行为怪异。主要在40~55岁的人群中表现明显。一是与他人(或家人)的摩擦增多。二是偏激行为明显,男性多爱在外面“喝酒吃饭”,女性多爱“异型穿戴”。极端的状态会出现酗酒、嗜酒如命、抽烟加剧等。
, 百拇医药
    由此可以看出,在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或责任心不强时,我们不能只从其思想品德方面考虑问题,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困扰、心理障碍、体质下降等因素。医院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关注医务人员们的心理、身体状况。这样有助于找到问题的实质。

    ■压力+不良生活方式 走入“亚健康”

    调查显示,北京人7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中“亚健康”的比例不会比这低,甚至会更严重。我们曾对某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过身体机能的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握力、肺活量、单脚站立时间、反应速度、俯卧撑、体前屈、纵跳、台阶指数等。

    结果发现,他们的总分都很低,在几个反应体质好坏的项目中,得分也不高。如反映心脏工作能力的“台阶指数”,反映人体肌肉、韧带、血管弹性的“体前屈”,反映人体总质量的双腿能力“单脚站立”,在这几个项目的测量中,所有被测人员的平均值都不高。
, http://www.100md.com
    从测量结果来看,被测人员的体质在总体上是下降的。而体质下降正是“亚健康”的一个表现,体质下降也是“亚健康”的开始。它首先影响人的精力、心情、行为等,进一步发展,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医务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工作,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医生风光的一面,而对他们所承担的各种心理压力却知之甚少。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在他做完一台手术后,他会和家属一样关注患者术后的各种反应:“这个病人排气没排气?”“会不会出现并发症?”等等,这些问题会一直压在他的心里,直到病人情况一天天好起来,他才能如释重负。更重要的是,作为外科医生,手术是要天天做的,所以这种心理的重压也是每天都存在的。这是正常情况下的压力,而一旦遇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其心理压力更为沉重。

    除了精神压力外,许多医务人员在嘱咐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时候,自己却做不到生活方式的“良好”。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们这样说:在看门诊时,一坐就是半天,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站起来活动活动了。还是因为工作忙,一些医务人员一日三餐都是“瞎凑合”。
, 百拇医药
    心理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过少,医务人员出现健康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调适内外环境 摆脱困局

    影响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在2004年6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医师论坛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发表了一项调查报告。报告称,有48.4%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有63%的医师不愿意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绝大多数人认为待遇与职业工作不相称。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执业环境不良的突出表现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师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疗纠纷问题成为影响执业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关医院管理者指出,目前临床专业人员想方设法去医疗技术科室,在报考研究生时常改行到基础医学专业,而不愿从事临床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妇产、儿科等风险和责任较大的科室,更面临着专业队伍萎缩的局面。

    可见,除去医疗行业本身的高风险、业务忙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外,执业环境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更甚。当然,执业环境的不良,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很多的社会因素在里面,这里笔者不做过深探讨。

    笔者要说的是,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单位要不断提高医学以外的健康环境的建设,根据自身群体健康问题采取干预手段;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节,尝试通过运动、休闲、娱乐、饮食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健康,不能忽视自己身体出现哪怕是细微末节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员工建立必要的健康干预机制,是很普遍的现象。国内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笔者建议,解决医务人员健康问题,一定要用专业的科学的方法,除了上面所说的外,最好还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及营养咨询项目参与其中。

    文/赵之心, 百拇医药(赵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