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正文
编号:10542833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在中国历史上,最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的书,我想是《易经》。明代李汝珍写了一本《镜花缘》,小说里说明代就有94家《易经》研究者或注者。而到了明、清、民国以后的现代,研究《易经》的各位注家就要远远超出94家,可能就有几千家之多了。

    《易经》的思维模式在几千年内影响了中华文明,在传统文化里,这的确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思维模式,而且直到现在在某些领域内也仍然保持它的影响力,如在中医理论,甚而在中医的治疗中,都有相当的影响。直到现在,国内外都有一支强大的研究队伍,包括不少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对《易经》保持着持续不衰的兴趣,也许可以称之为“《易经》文化”,或又称为“《易经》现象”。但是我觉得《易经》研究有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把《易经》作为“先进”文化来加以颂扬,还是将《易经》作为一种过时了的、落在时代后面的一种文化来加以剖析,在剖析中也许可以从中找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有用的元素。请恕我直言,我以为这是当前《易经》研究中具有原则性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然,对于“《易经》文化”是先进文化,还是落后文化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属于唯物辩证法还是属于唯心辩证法,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加以评定。“《易经》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这里有一个主流和支流的问题。在现在条件下,“《易经》文化”的主流是促进还是促退了中国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易经》文化”是顺应了还是违背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以为,这是区分何谓先进文化,何谓落后文化的最根本的标准。

    最近看到了杨振宁先生《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演讲中鲜明提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尤其是《易学》研究者,纷纷指责杨教授的“失言”。如果问我的意见,我以为杨振宁先生对《易经》批评,恰好打中了某些“易学”研究者的要害。

    一个重要理由是:“《易经》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已传承并弘扬了几千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大,超过了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然而中国的科学却落后了。当然,中国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曾长期处于先进生产力受压制的局面,社会生活没有出现强烈的发展科学的要求;但是从思想层面来说,就不能不追问一下: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里,是不是有重大缺陷?

    《易经》的思维模式有两大明显的缺陷:一是宣扬神秘主义,二是美其名曰整体思维,其实是笼统思维。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就要去“辩证”地综合。典型的例子,是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等等“玄而又玄”的说法,而且还要认为深得《易经》思维之妙。为什么从总体来说,中医的医疗效果不如西医?为什么中医理论多年来没有什么进步?为什么一些中医理论研究者,其研究目的就是要“证明”《黄帝内经》的正确?如果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穷尽了医学的一切,那么还有什么当代医学的进步?

    某些“《易经》思维”的鼓吹者,还喜欢批评西方科学缺少了整体思维,仿佛这是西方科学的一大短处。其实这纯系“无的放矢”,是厚诬了当代的西方科学。举个例子,当代的物理学,研究粒子之小,已经深入到尺度为10-16厘米的层子即夸克,同时又研究宇宙之大,其空间之远,远远超出过100亿光年的距离,其时间之久,久到约137亿年以前曾发生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如果说,当代的西方科学已经建立起尺度大到4×1020厘米之大的科学的宇宙论,还能说西方科学缺少了整体思维?相反,我们却看不到在“《易经》思维”,亦即“笼统思维”模式下的“宇宙”论,有什么“科学”的成果?也许有些人会批评我们是对古人的苛求。当然,我们不应以今人的眼光去要求古人,但是,为什么你们却在那里颂古而非今?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模式;一切从臆想笼统出发,这是古代《易经》的基本思维模式。两种思维模式,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很愿意借此机会,作一次支持杨振宁教授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