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1686
乳糖不耐受者不必与奶“绝缘”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8日 《中国医药报》2005.02.28
     牛奶营养丰富,又有多种保健功能,而且味道甜美、香气四逸,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但有许多人享受不了牛奶的美味,因为他们一喝牛奶就感到腹部不适,刚享口福不一会儿,腹胀、腹痛、腹泻就会接踵而至。这是怎么回事呢?x{)z:2, 百拇医药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黄承钰教授说,上述症状是由于乳糖不耐受造成的,而乳糖不耐受主要由乳糖酶缺乏引起。乳糖是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存在的双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必须经过乳糖酶分解,成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人体缺乏乳糖酶,乳糖进入小肠后,不能被分解吸收,乳糖进入大肠,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被发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气体,以及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这些物质和未被吸收的乳糖可使肠道内渗透压明显增高,从而引起腹部不适症状。x{)z:2, 百拇医药

    为什么有些人缺乏乳糖酶呢?x{)z:2, 百拇医药

    黄承钰解释说,世界各种族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酶缺乏,尤以非高加索人群为多。白种人及其后裔,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通常低于30%,而亚洲人群则高于60%,有些地区高达100%。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乳糖酶缺乏的程度也不同。婴儿在断奶前,乳糖酶的活性较高;两岁以后的幼儿乳糖酶的活性急速降低,尤其是不喝牛奶的孩子。据调查,北京、广州等地3~5岁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30%左右,7~8岁儿童发生率则超过80%,与成年人相似。另外,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成年人不饮奶或很少饮奶的人种,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很高,而有长期饮奶习惯的民族,乳糖酶可以一直保持很高的活性。其原因是,长期大量饮奶人种在世代繁衍中,可能维持了乳糖酶基因的高表达水平,而绝大多数长期不饮奶或少饮奶者,可能因乳糖酶废用,使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高表达能力,导致乳糖酶活性降低。多数学者认为,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世世代代不饮奶的饮食习惯导致遗传基因突变的结果。x{)z:2, 百拇医药

    乳糖不耐受的人就不能喝奶了吗?x{)z:2, 百拇医药

    不是的。黄承钰说,乳糖不耐受者不是一点乳糖也不能消化,有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乳糖不耐受者可以接受含6.25克乳糖的奶(约200毫升奶或25克奶粉)。乳糖不耐受者只要掌握好饮奶量和饮用方法,还是可以喝奶的。首先,应尽量避免空腹饮奶。将奶和馒头、面包、饼干、玉米等固体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减缓乳糖的运转,减轻甚至消除乳糖不耐受症状。其次,一次饮奶量不要太大,可以先少量分多次饮用,逐渐达到每天饮200毫升奶。第三,可以饮酸奶。酸奶中含有的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活菌以及酸奶本身的发酵特性,使乳糖不耐受者对酸奶的耐受性较好。x{)z:2, 百拇医药

    文/新洲(新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