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西化/现代化
编号:10536331
在发现中前进 在发现中融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02期
易经,科学研究的目的问题,辨证论治问题,标准问题,复杂性和简单化问题,权威和真理问题,前途、责任问题
     朱进忠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读了《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1月21日《关于中医学术流派的评析》、《司马南批驳绝食闹剧》,1月24日《中医和易经结合没有前途》,1月26日《中医药界应冷静对待杨振宁》,1月27日《易经真的阻碍了中医发展吗》、《理清思路需智慧》等大量文章,使我想到了很多问题。

    一是科学研究的目的问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发现已经客观存在,但是尚未知晓的规律性;二是找出认识规律性的手段和方法,为发现未知规律性打基础;三是利用发现的规律性和手段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目前一些尚且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古今中外的科学发展史可以看出,某些科学家的研究使某些不被人知的客观规律得以发现,又由于某些科学家利用这一发现解决了目前很多尚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是经过了若干年以后,人们逐渐发现再用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方法去解决问题不但不灵了,而且发现再用这种方法简直成了发现和发明的绊脚石,于是人们对原来认识的规律性发生了怀疑。当某些科学家采用新的有异于过去的思路和手段之后,通过艰苦的努力,才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解决了目前一些尚且不能解决和认识的问题,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通过若干年以后,又经常发现,某些早已被怀疑,甚至被认为是错误的规律竟可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否定——肯定的情况。

    二是辨证论治问题。辨证论治是什么?辨证论治是不是单纯的辩症状论治?我认为肯定不是。因为如果辨证论治是单纯的辨症论治,那在经典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肯定不会出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的词句,其后更不会出现如朱震亨的“脉因证治”和王肯堂、秦景明的“证因脉治”的争论了。

    通过40多年对辨证论治的研究发现,辨证论治绝对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所谓辨证客观化研究实际就是中医证的本质研究”那样简单,而是一个中医认识、解决疾病问题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不但包括中医思维方法中的一分为二的阴阳观、系统观、控制观、相似观、天人相应观、升降出入运动观、邪气正气时间观、阶段观、关格观、发病观、脏腑产生情志观、脏腑情志互为利害观、不同疾病传遍规律不同观、地域发病观、潮流发病观、诊病全面观、标本观、质量决定数量观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13 字符